top of page
牛雜
ox magazine
Discover

牛雜25期
城市中的漫遊者 現已出版
Home: Blog
Recent Posts






Archive


「火花」燦爛的KLEX 2016
文 : 黃大壯 相片由KLEX提供 吉隆坡實驗電影、錄像與音樂節(KLEX)是一個獨立且由草根藝術家營運的國際盛會。在日本實驗電影創作者西川智也的提議下,由郭小慧、區秀詒及楊延升於 2010年創辦。節日從起初的年度重點項目,經歷幾年的變革,進化成豐富多元的常年活動。目的在...


錄像藝術在中國 ── 淺談 「中國錄像藝術之父 (張培力)」
文 : 彭韞 相片來自網絡 在 1965年,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 ) 得到了一台剛剛問世的日本Sony製造的便攜式攝像機,在開車途中邂逅了訪美的羅馬教皇一行,於是拍攝了正在接受訪問並行走在公園大道上的教皇,並於當晚將這段片子拿到了紐約藝術家經常聚集的咖啡...


臺灣獨立藝文空間生態 臺北生活五年之淺見
文/攝影 : 李卓媚 五年前,與一般澳門人一樣,經由旅行和網路, 接觸到的臺北都是美好印象,對這個地方充滿幻想,當然,與澳門相較之下,臺北對生活的熱度、見識和機會確實優勢很多,起碼有條件和能力經營正規的藝術大學,但目光放遠,朋友們最常說的一句:「澳門是藝術沙漠,臺灣是海市蜃...


十年以身觀身
文:彭韞 攝影:施援程及由澳門藝術博物館提供 是次《以身觀身》展覽由澳門藝術博物館轉移到澳門舊法院大樓展出更貼合,法院是西式古典建築,需拾級而上進入,內部完整保存格局具有氣勢,行為藝術作為在任何地方都能演繹的藝術表演,在非正式展出的獨特空間展出更適合及具有意義。 2015...


EXiM及各地區EX計劃概況
文:楊冠瑩 攝影:施援程 專注於推動實驗影像的 「EXiM (Experimental Moving Images in Macao)——澳門實驗動態影像活動」已邁入第五屆。自2011年至今,EXiM先後以亞洲各區包括台灣、韓國、中國內地的實驗影像為主題,以地區的形式邀請當...


與社區發言人上課──社區尋寶(校園版)行動日誌
文:黑黑 攝影:施援程/黑黑 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牛房工作人員、香港「藝術到家」導師Peggy,還有當天的客席導師犀牛(林翊捷),一行三人一同前往聖心中學,這一天,是牛房舉辦的社區藝術工作坊「尋找社區的寶藏」 Part II部份,入學校進行工作坊的第一天。...


聖心中學周邊的社區沿革
文:林翊捷 攝影:黑黑 以澳門一個四百多年歷史的城市而言,聖心女子中學周邊的社區歷史其實並不長,根據地圖資料顯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雅廉訪、美副將等馬路都尚未開通至聖心中學校址,地圖上也未顯示有任何建築物,可以推測聖心中學周邊在二十世紀初期之前,都是作農業用途的耕地...


屬於兒童的藝術樂園
文:簡佩茵 相片由簡佩茵提拱 就讓我們由「兒童藝術樂園 」這個活動名稱開始談起吧。 「兒童藝術樂園 」、「兒童 」、「藝術」、「兒童藝術」和「藝術樂園」,這幾個詞語的組合,都是讓人感到充滿期待的;牛房倉庫(當時稱婆仔屋藝術空間)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鼓勵實驗性的「藝術」創...


如果你是一隻烏龜――楊冠瑩
文:楊冠瑩 攝影:楊冠瑩/施援程 前年開始參與牛房的兒童展,也做過兒童班的助手,今年第一次當兒童班的導師,也是第一次教特殊需要兒童。與其說是教他們甚麼,比較像是帶著他們去做實驗吧,自己常常想到些古靈精怪的主意,有趣的玩意,就像分享給小朋友一起來動手做做看。一直以來,我是看到...


多重身份養成記――記牛房兒童展的那些日子(郝元春)
文:郝元春 攝影:黄鶖葭/施援程 牛房倉庫每一年都有兒童展,不知不覺的,自己都參與了三次,而每一次參加都付出了相對較多的精神和體力去完成。所負責的事項也越來越多。由一開始的簡單的參展人,到工作坊導師,策展助理等等,在每次展覽中的身份越來越多重。...
Home: GetSubscribers_Widget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