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XiM及各地區EX計劃概況

文:楊冠瑩

攝影:施援程

專注於推動實驗影像的 「EXiM (Experimental Moving Images in Macao)——澳門實驗動態影像活動」已邁入第五屆。自2011年至今,EXiM先後以亞洲各區包括台灣、韓國、中國內地的實驗影像為主題,以地區的形式邀請當地的策展人作節目策劃,受邀參與的都是實驗影像範疇的核心人物,期望藉此了解該地區的實驗錄像或者實驗片的情況。此活動不僅成為了牛房倉庫的年度計劃,同時開展了澳門在實驗影像創作方面與其他地區的緊密聯繫和互相持續交流。

文晶瑩策劃的節目以「藝術與社會」為題,選了八部以獨特形式紀錄或敍說去年香港雨傘運動的作品,吸引了很多觀眾來看。

EXiM 2015—香港實驗影像活動 (Hong Kong Experimental Video Festival in Macao)

今年,EXiM 策劃人李少莊(Bianca)邀請來自香港的文晶瑩和黎肖嫻負責這次以香港實驗影像為主題的節目策劃。其中,文晶瑩策劃的節目以「藝術與社會」為題,選擇了八部以獨特形式紀錄或敍說去年香港雨傘運動的作品。而黎肖嫻就精選香港創意媒體學院學生實驗錄像作品,以「凝神、界外:香港創意媒體學院學生實驗錄像書寫選作」為題,展示新一代創作人的活力和視野。另外,Bianca 覺得兩位的作品豐富而獨特,於是親自擔任她們的策展人,將她們的影像作品個別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家專題放映。文晶瑩的八部錄像作品是有關於性、性別和社會議題,也有對媒體特性的探索等等,無論題材和手法都顯示出她創作的多樣性。而黎肖嫻的三部作品,則以一種斷裂的連結方式去對身處空間的人與事作出各種滲透性的解讀。與此同時,有多媒體音樂人蔡世豪帶來多媒體電音聲影演出,成為這次活動另一個亮點。

每場放影完畢均設有座談會。

走在邊緣的實驗電影

在推動實驗錄像的過程中,Bianca 坦誠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澳門沒有一個團體專門做這樣的事。曾跟台灣和香港的策劃人談起,他們覺得實驗錄像是很邊緣的。「我們在做實驗性的東西,自然就會很邊緣,但他們(香港、台灣)地方大,人多,所以感覺上在這方面的人比例也比較多,但是去年在香港進行活動的時候,也會擔心觀眾不多的問題,大家始終覺得實驗片是邊緣的作品,會覺得那跟去戲院看戲的觀感很不 同。而 EX會在亞洲做一個聯繫就是希望互相幫 助,變成一個連結。彼此之間的影展形式都各有不同,比如馬來西亞是喜歡收集作品的,徵集形式的。那香港方面,我想是因為去年才開始,所以很視乎場地、預算,因為他們競爭很大,申請資助難。所以每個地方都不同,都有各自面對的問題。」

「EX」計劃在各地區的概況

EXiS

要說到「EX」計劃的源頭,先從 EXiS 說起。 2009 年,韓國首爾舉辦了第一屆的「EXiS-韓國實驗電影和錄像活動」,展開了「 EX」活動。 被喻為亞洲最盛大的實驗媒體活動,EXiS 的活動項目確實非常豐富多樣。於2015 年進行的單元包括:「 EX-NOW」,以公開徵件的方式,收集全球各地的實驗影像作品,觀摩現今各地人文色彩帶來的視覺衝擊,其中參與的有超過十個國家或地區,除了鄰近的港台日,也包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 EX-RETRO」及「EX-CHOICE」旨在回顧重温大師偉人經典之作;「INDIE-VISUAL」 單元為導演林洪順(IM HEUNG-SOON)的個人專場放映,作品以紀錄的形式,透過影像從不同角度了解韓國當地的歷史和社會狀況,及演進至今對人事物帶來的變化和影響;「EX-IN」中則邀請了日韓兩地導演的錄像作品作放映,分別反映了日本社會生活型態和韓國的文化與歷史。

EX!T

由吳俊輝策劃的「EX!T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於 2010 年展開。首屆節目內容相當豐富, 規劃了亞洲、國際、台灣三大單元節目,集結亞洲及國際的實驗媒體藝術創作。其中,「台灣單元」節目除了導演專題,另外針對台灣當地實驗影像創作者以公開徵件方式收集作品,期望形成發表、交流的平台,亦透過國際與亞洲策展人的協助,將台灣實驗媒體藝術創作帶到國際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屆的EX!T,當時的策展人劉永晧只選擇了一位台灣導演高重黎的一部電影作品及三件「電影文件」作為整個影展的展出內容,在影展中只放映一部影片是當時的首例,這打破了一般對於影展的普遍認知與常態。 自此之後,EX!T 主要以地區或個人為主題。像是今年第六屆的【居所與他方Habitation and Elsewhere】EX!T 6,策展人郭昭蘭把整個影展重點聚焦在一個地區及一位導演/創作者的作品上。「居所與他方」策展計劃,是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以其出生地馬來西亞的精神地理學為導向的影像測量計劃。

KLEX

首屆「KLEX (KL Experimental Film and Video Festival)——吉隆坡實驗電影節」與台灣同樣在2010年展開。每年有固定的節目內容,其中單元包括「Open Programme」,透過公開徵件方式收集當地及國外作品並經過挑選,因應適合的主題播放;「Guest Programme」,邀請國際策展人進行選片放映;「 Audio Visual Performances」,混合聲音和影像的跨媒體演出,是除了實驗影片之外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單元,後來更於2015 年將活動名稱改為“Kuala Lumpur Experimental Film, Video & Music Festival"。此外,還有「Pre-Festival Events」, 作為一系列的映前熱身活動。

HKEX

香港則在去年(2014)舉辦了第一屆的香港亞洲實驗錄像節(HKEX),由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 學院主辦,以「掀動社會」為主題,展示和研究在亞洲與社會相關的實驗錄像。今年則以「概覽」為題,節目由來自八個國家的八位策展人, 策劃具代表性的主題錄像藝術節目,放映共 45 位藝術家的作品,反映當地的文化特色。錄像節目以展覽形式放映,觀眾可以在任何時間加入觀看。

結語

上述各區的EX 活動凝聚了亞洲實驗媒體藝術的力量,連結各地的有志之士,對實驗影像現況和發展、影像與其他媒體跨域結合的多元化擴展、亞洲實驗媒體在國際環境的定位展開更進一步,甚至深層的探討和交流。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