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牛雜
ox magazine
Discover
牛雜25期
城市中的漫遊者 現已出版
Home: Blog
Recent Posts
Archive
好世界──唐重作品展
文:Mr. 海 相片及作品由唐重提供 《好世界》是唐重的第八個個人展覽。 這次他在全藝社展出了一系列共二十六 件風格調性一致,又都以動物為主角的有著奇異美感的繪畫作品。這些筆法洗鍊配以清新水墨技法完成的作品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共通點,就是畫中的動物幾乎全都正在奔跑。看過這些畫...
觸發想像──讓看不見的被看見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若不是因為參與標示著與特定群體相關的主題活動和展覽,在生活中,接觸身心障礙人士的機率是相當小的;再反過來說,身心障礙人士相對也鮮少有機會參與上述活動。由風盒子主辦 的系列觸感藝術活動,主要焦點是讓社會大眾對視障人士有更多的理解。...
流動的故事載體──「社區藝術創作活動 2016」
文 : 楊冠瑩 攝影 : 吳俊 社區活動是牛房倉庫的長年固定項目, 過去曾走進各個社區,包括青洲、雀仔園等,以藝術向大眾溝通,為社區留下回憶。去年,社區活動開始集中探索牛房附近的地點,並邀請到香港 「藝術到家」兩位成員—陳佩玲、劉學成擔任「尋找社區寶藏之《流動創意車》」工作...
藝術是一種思考方式──記 「藝術空間進化論」
文 : 郝元春 攝影 : 施援程/Odia Lei 藝術其實是個說不清也道不明的東西,理解的程度可以很多元,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面向的解讀,藝術家的主觀性強調是個人的想法,作品是對外界環境人事物亦或是內心的投射,是討論、反思、提問、尋找、感性的抒發,或有條理的研究,直接給出自...
臺灣獨立藝文空間生態 臺北生活五年之淺見
文/攝影 : 李卓媚 五年前,與一般澳門人一樣,經由旅行和網路, 接觸到的臺北都是美好印象,對這個地方充滿幻想,當然,與澳門相較之下,臺北對生活的熱度、見識和機會確實優勢很多,起碼有條件和能力經營正規的藝術大學,但目光放遠,朋友們最常說的一句:「澳門是藝術沙漠,臺灣是海市蜃...
以自居為先的共享可能,空間本身是一件藝術品──訪問子隆山房鐮倉塾
文 : 李卓媚 攝影 : 李卓媚及由梁海莎提供 受訪者:張子隆 (張)、梁海莎(莎) 訪問:李卓媚(L) 遠離城市從淡水出發,濱臨白沙灣約一小時多車程,子隆老師形容這裡是鳥不生蛋的地方。往山裡前行,一片綠意,既沒有便利商店,也沒有任何生活機能,消失了吵雜的人群和車,剩下溪...
澳門藝術空間導覽
圖/資料整理 : 郝元春 ① 石頭公社(留白空間) 澳門祐漢新邨第四街 祐成工業大廈第二期9樓Db 「石頭公社」成立於 1996年,為澳門非牟利文化藝術團體,為劇場多媒體創作及拓展生存空間而努力。一向積極嘗試不同形式的創作實驗,探索作品的各種可能性,如即興互動、集體創作、結...
多元化文創平台打造澳門文創新景象──訪「文創村」村長李漢昌
訪問/文 : 郝元春 攝影 : 郝元春及由李漢昌提供 「村」是很能代表澳門的一個詞語。澳門地少,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結得比較緊密。「文創村」 便是以此為基礎創辦的一個文創集中地,由村長李漢昌2016年成立的新「村落」。從事文創工作已有多年的村長,以往於工業大廈中都建立過不少...
另類劇場創造「藝術語言大賣場」──訪「劇場搏劇場」小城實驗劇團團長譚智泉
文 : 郝元春 相片由譚智泉提供 自己不是劇場演員,但也有幸親身參與了兩次「劇場搏劇場」的活動。去年是幫參與「劇搏」 的藝術家朋友做工作人員以及幕後,算是第一次參與劇場演出運作這個環節當中,很新鮮。今年「更上一層樓」,又與攝影師朋友一起,作為演員做了正式的劇場演出。藝術不同...
絕處逢生的藝術力量──專訪全藝社理事長黎小傑
文:Mr. 海 攝影 : 施援程及由黎小傑提供 能扼要說說全藝社成立的經過、經營方針和運作模式嗎?全藝社在澳門整個藝術生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定位? 全藝社(Art For All Society),為二零零七年在澳門成立的非牟利藝術工作組織,最初由幾位創會成員共同出資經...
Home: GetSubscribers_Widget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