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身份養成記――記牛房兒童展的那些日子(郝元春)
文:郝元春
攝影:黄鶖葭/施援程
牛房倉庫每一年都有兒童展,不知不覺的,自己都參與了三次,而每一次參加都付出了相對較多的精神和體力去完成。所負責的事項也越來越多。由一開始的簡單的參展人,到工作坊導師,策展助理等等,在每次展覽中的身份越來越多重。
如果說,以前自己只需要扮演好自己最想扮演的那個角色就好,那麼兒童展的這段經驗就好像讓我從一個獨角戲演員變成一個「人格分裂者」。(笑)從小到大,我是個不太有自信的人,或者應該說是容易失掉自信的人。唯有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那份自信才會浮現。但結果是,一路下來發現自己竟然做到了一些從前自己沒想過會做的事情,比如做導師帶小朋友,比如那些讓我不勝其煩的資料整理,瑣碎事項,還有作為一個電話恐懼症患者還要不斷的進行電話溝通⋯⋯本來就不太自信的人,更加有挫敗感了。當跌跌撞撞完成了所有的事情,舒一口氣,五味雜陳。
我偏向獨立工作,也不知道怎麼分配工作給別人,很多時候自己默默的做反而更快,因為無需溝通。也許是我害怕溝通。比起那麼多未知的突然,開始或者結束還是自己掌握在手裡比較踏實。但人生就是這樣,你越怕什麼,就越遇到什麼。三年的兒童展經歷讓我有了比較密集的工作溝通狀態,因為要面對,就得學習。雖然心裡還是緊張兮兮的。這中間除了認識很多不同的人,之間如何配合工作,大家各就其位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感覺其實還蠻爽的。工作中連接我們的不單單是工作,更有人與人情感的連接,每個個性不同的人的相遇撞擊出來的火花,都是成為這過程中燦爛的一部分。雖然有點煽情,但我們有時候還是需要這些感性的俗套,讓自己的心溫暖一點,至少。
隨著年紀長大,工作種類開始變得多元化的時候,不得不面對很多不情願做的事情。曾經有一 個調查說,把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要做 90% 和你喜歡的事情無關的事,剩下那10% 才是你享受的時光。就像是成為戀人之前,就應該看 到他/ 她除了溫柔多情之外你也許看不慣的東西,這點心理準備還是要有的。身處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包容是平衡一切的法則。我們面對的這些瑣碎事務往往大於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它們 都是你事業的一部分,對,不是愛好,是“have to”。而我也還在這兩者中尋找微妙的平衡。不知算不算悲觀,那就是,認真完成那 90%。然後去享受剩下的 10% 吧。
「布繪不一樣」工作坊小課情況
或許,這些令我們不舒服的磨合,也正正是我們成長的來源之一。人活於世,就是個不斷與世界磨合的過程。經歷過掙扎和痛苦,在黑白分明間找到灰色的複雜層次,並因此而充實,好像是治療我們的精神潔癖一樣,從此變得不再大驚小怪,不再滿滿的玻璃心。
我記得以前CD機的時代,用兩節3A電池,很 容易就沒電。沒電的時候,耳機裡唱歌的聲音就會驟然變成一種軟弱無力的怪聲。那時我的做法是,拿出電池,用牙咬幾下(危險動作請勿模仿),放回去,就還能再聽一段時間。為什麼想起這無關緊要的事情呢。也不是故意要勵志一下,只是現在每當自己失意的時候,每天醒來,我都期望自己好像那節被狠狠咬過,然後又充滿能量的電池一樣。
郝元春 中國江南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2009 年移居澳門。現為自由藝術工作者。在澳門舉辦過多次個展以及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