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牛雜
ox magazine
Discover

牛雜25期
城市中的漫遊者 現已出版
Home: Blog
Recent Posts






Archive


石頭公社-以身體創造虛實之間
訪問: Chew Hsia (以下簡稱牛) 受訪者: 莫倩婷(以下簡稱Jenny ) 文/整理: 郝元春 攝影: Felix Januário Vong /歐陽永鋒 前不久,筆者觀看了石頭公社的形體劇場《遷移者之歌》,想到自己也是一位「遷移者」,好奇的是導演莫倩婷(...


足跡-以獨一無二的個體 , 演繹另一類兒童劇藝
訪問/整理/文 : 郝元春 (以下稱元春 ) 受訪者 : 盧頌寧 (以下稱小寧 ) 攝影:Odia Lei、 鄭冬 早前,一位在澳從事藝術工作的內地朋友看完某幾場小劇場演出後,大呼道:澳門的小劇場演出的水準特別好!相比視覺藝術發展的要好多了!當然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但確實...


浮 城. 寂──眾聲喧嘩 (香港) 當聽感展開 , 聲音是多層次情境製造機
文 : 李卓媚 受訪者 : 梁寶榮@眾聲喧嘩 眾感官當中,以視覺為首,至少 80% 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經由視覺獲得,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而聽覺在語言和音樂使用下才變得敏感。 這次「BOK Festival」邀請了香港「眾聲喧嘩...


催眠── 河床劇團 (臺北 ) 一對一正面搏擊 , 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文 : 李卓媚 受訪者 : 郭文泰 (Craig Quintero ) @ 河床創辦人 葉素伶 @ 河床製作人 《Just for You》中文名為「開房間」是取自方言中人們相約在飯店幽會的說法,與當時在旅館演出有直接連接,既私密又曖昧神秘,是臺灣首個在飯店房間舉辦的戲劇...


夏天── Opus-A 創造就是要賦予人個性
文 : 施援程 古典樂一向給人高貴及優雅的感覺,多數在正式音樂/演奏廳演奏,無論是表演或是觀看的人都是以正裝穿著,彷彿那是一種高尚品味的視聽享受,莊嚴又神聖。而最殿堂級古典樂演奏,是以管弦樂團合奏,人數可多達 100 人,陣容強大,氣勢磅礡,在富麗堂皇的大舞台上表演。幾百年...


手談坐隱── 杜詠琪 這是我們要的平衡,或這只是對我們的制衡
文: 喬亞 相片由澳門文化中心提供 (文章含部分劇透,慎入) (題出林蔚昀《平衡》) 一、 10 年前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提督馬路與白朗古將軍大馬路的交界響起幾下槍聲,澳門的一個新時代由此開啟。 翌年起,特區政府推出「現金分享計劃」,人人有錢分永不落空,鄰埠人聞風而至爭...


澳門TM──吉爾.麥可工作坊與戶外作品展示/ WhateverTM
春耕 牛房徵集系列 文 : 楊冠瑩 相片由Gil MAC提供 來自葡萄牙的吉爾.麥可(Gil Mac),是一名表演者、音樂家和平面設計師。2007年參與澳門藝穗節,初次踏足澳門,便愛上這座小城。 2014年,牛房邀請葡國藝術團體DEMO來澳進行「UWAGA!...


行為練習 ── 空間駐場計劃
春耕 牛房徵集系列 文 : 楊冠瑩 攝影 : 劉嘉欣 盧曉薇和張楚誠,在不同地方習舞,也有著不同的身體質地。兩位藝術家先前參與梳打埠實驗工場的創作計劃,以一年為期於今年共同創作,將就此計劃於今年年中發佈一次WORK IN PROGRESS...


4:35 p.m. ── 李卓媚作品展
春耕 牛房徵集系列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目前在臺北生活的李卓媚(Lego),曾經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落,獨自躲在房間不願出門。但始終有一件事,使她每天不得不出門至少一次,就是倒垃圾。在臺灣,倒垃圾並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不像澳門許多大廈有固定倒垃圾的地方,居民...


混淆中的混淆 I ── 黃詠瑤作品展
春耕 牛房徵集系列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混淆中的混淆 I ──黃詠瑤作品展」的其中一件作品《無題(我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是黃詠瑤於2015年修讀榮譽學士學位時的計劃起點,展覽由這件作品作為起點延伸,繼續探討她一直思考的命題:人類意識和科技之間的關係,虛擬與真...
Home: GetSubscribers_Widget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