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公社-以身體創造虛實之間
訪問: Chew Hsia (以下簡稱牛)
受訪者: 莫倩婷(以下簡稱Jenny )
文/整理: 郝元春
攝影: Felix Januário Vong /歐陽永鋒
前不久,筆者觀看了石頭公社的形體劇場《遷移者之歌》,想到自己也是一位「遷移者」,好奇的是導演莫倩婷( Jenny )要如何詮釋這種身份帶出的大量的連帶關係,人與社會,歷史與文化等等,可以包含的東西太多太龐大了。演出在海事工房這個昔日造船及修船的地方,本身已帶有一種歷史的蒼涼及流動感,導演安排觀眾由室外跟隨演員步行至室內也有一種形式上的遷移感,室內場地鋪滿了細砂與演員肢體的互動,燈光,以及各種道具的使用,帶領觀眾看了一場濃縮版的澳門遷移史。如果放大來說,整個世界都是一部不斷遷移的歷史。這部作品帶給我更多的是對澳門這座特殊城市的變化與人遷移本質的思考,當然還有在我看來Jenny 一貫唯美詩意,形式感強烈的表演風格帶來的視覺享受。
其實筆者觀看劇場表演也不算太多,但所幸往往都能欣賞到很出色的作品,莫倩婷的作品每次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石頭公社的第二代成員,莫倩婷由2003年加入後,跟著石頭一起成長,一如石頭公社的精神一樣,默默耕耘,不斷拷問,打破既有的框條,雖創作主體為舞蹈劇場,但不斷嘗試探索各種媒介之間的可能性,不定義成舞團,而是一個積極研究及拓展藝術生存空間的多元化藝術團體。藝術創作需要鮮血及良好的藝術修養,莫倩婷也深知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現在由她及其她的年輕團員帶領的石頭,有了新的面貌,除了藝術創作外,還身負藝術教育的使命。
牛:石頭拓展的藝術教育項目也有超過十年了,尤其是身體舞蹈方面的,是甚麼契機讓石頭開始關注藝術教育? 你對藝術教育有怎樣的看法和觀念?
Jenny:對於藝術教育,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事情,最初由阿J 等人開始。我想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既然要培養藝術工作者,那麼觀眾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澳門在藝術教育這方面是很缺乏,我們的教育制度裡其實沒有什麼空間
讓學生從小去培養和欣賞藝術這件事。大部分人可能覺得,藝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相對遙遠的東西,好像是有閒暇時才會做的事,其實並不是這樣。它可以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不只是奢侈品。那就視乎一個社會以其文化本身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拿本地的教育來說,看看小朋友入學前與入學後的變化,就知道其教育制度是如何打壓他們的創意,我們對此的體會也是比較深刻的。所以很希望用自己熟悉的語言, 即身體創作的方式去填補教育上這塊空隙。換言之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保持一份純真的狀態和身體上相對開放的思維去生活的時候,想像力便不太會受侷限,而不是只會用「分數」的評判方式去衡量個人的創意或價值。
《完美的一天》
牛:關注自閉症患者的作品《完美的一天》ⓐ,是否跟你在教育工作上接觸了特殊兒童,才從中萌生相關的主題計劃和創作為他們發聲?
Jenny:其實也不是要幫他們發聲,這是比較個人的創作動機。我本身有七、八年的特殊藝術教育經驗,由於長期接觸自閉症兒童,常常從他們身上獲得啟發,再回歸藝術或者美學上會產生一種哲學性的思考:「什麼是真實? 什麼是
虛妄?」試想自閉症患者也許他們腦袋的傳輸的方式跟所謂的其他人不一樣,那麽他們看到和聽到的事物都會與我們不同,從而感受到不一樣的「真實」,只不過我們無法感受到而已。而在劇場載體方面,我會運用一些特別的燈光及聲音效果讓觀眾了解到:明知眼前的是幻象,但這正是此刻發生在你眼前的「真實」。類似這樣的一種試驗。所以「思覺系列」ⓑ三部曲是一種自我探索,也是視覺和感官上都比較強烈的作品。
《完美的一天》
牛:簡單介紹一下今年下半年即將舉辦的活動吧。比如「肢體/解構」這個全新系列,當中有什麼新的計劃或合作形式?
Jenny:七、八月我們會有一個新的劇季。「肢體/ 解構」是今年全新策劃的一個系列,同時希望這是一個可以持續的項目。這次我們分幾個部份進行。一部份是外邀的演出ⓒ;另一部份是我們自己的創作,但導演是外邀的;此外還有本地的形體試驗劇場ⓓ等等。
除了演出的部份,另一個部份是舞蹈錄像ⓔ。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媒體,除了記錄我們的創作,相對來講它不是一次性的觀影經驗,而是以錄像的方式可以重複觀看並流傳下去。去年二十週年的活動中我們做了四部錄像作品,今年希
望這個計劃中有三到四部錄像作品誕生,當中有兩部作品和香港導演Jesse Clockwork 合作,另外兩部作品則打算邀請本地藝術家去完成,目前都還在策劃當中。
《遷移者之歌》
牛:石頭的整體發展方向是屬於長期耕耘的,未來是否有新的想法和希望去嘗試的?
Jenny: 關於新方向的發展,我們會將排練空間做成一個open studio 的形式去營運。主要是希望空間本身與團隊的營運可以分開,同時希望不要受到石頭風格的影響,可以形成一個獨立的身體訓練基地,那麼石頭就可以更加集中做自己策劃的項目。形體表演在澳門尚算是一個比較少見的表演和觀賞的模式,所以我們會培養一個平台給這些創作人繼續發展下去。舞蹈形體劇場類型的作品其實沒有太多語言的限制,我們亦有不少去外地交流的機會,未來希望我們的創作可以走得更遠,相信這對創作和創作人本身都是一種很好的歷練及成長機會。
註解
ⓐ《完美的一天》以同名形體劇場作品命名,是對照莫倩婷取材自閉症創作的「思覺系列」 三部曲,所延伸的二度創作。
ⓑ實驗劇場創作計劃,以劇場為載體,利用階段性創作探索主題的同時,亦以身體伙拍不同的元素碰撞出系列性的實驗作品。
ⓒ香港唐偉津最新作品 《無支配的清醒時分》。
ⓓ由兩個演出作品組成的形體實驗劇場──《真實.距離》,分別為林詠欣創作的《距離》及張楚誠創作的《非關真實》。
ⓔ舞蹈錄像創作及放映交流計劃。
石頭公社
願永遠,誠懇如初
石頭公社成立於1 9 9 6 年,為澳門非牟利文化藝術團體,為劇場多媒體創作及拓展生存空間而努力,以形體及舞蹈劇場為創作重心。致力嘗試不同形式的創作實驗,探索作品的各種可能性,積極拓展藝術敎育及推動澳門本土藝術。同時,石頭公社亦策劃及製作不同的藝術相關項目如展覽、藝術節及跨文化活動等。
comunadepedra@gmail.com
comunadepedra.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