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夏天── Opus-A 創造就是要賦予人個性

文 : 施援程

古典樂一向給人高貴及優雅的感覺,多數在正式音樂/演奏廳演奏,無論是表演或是觀看的人都是以正裝穿著,彷彿那是一種高尚品味的視聽享受,莊嚴又神聖。而最殿堂級古典樂演奏,是以管弦樂團合奏,人數可多達 100 人,陣容強大,氣勢磅礡,在富麗堂皇的大舞台上表演。幾百年前的古典樂是王室、貴族及教會僱用樂師來演奏音樂助興的節目,近百年音樂開始普及化,古典樂也成為中產甚至平民欣賞的節目。


古典樂出身的弦樂重奏樂隊「Opus–A」看似與「Bok Festival」嘗試以一種他們非慣性的創作模式去挑戰自己,探索及可發展的可能性完全相違反。但主音小提琴手陳進,也是團隊的靈魂人物,他表示隨著時代的不同,樂器的進步及演變,古典樂是否仍然只能用原聲樂器演奏 ? 可否有不同的方式去演繹 ? 聽古典樂就像看抽象畫一樣,每個人理解一首歌都可以不同。大眾定義古典樂是歌頌及美好的為多,但他聽到不一樣,例如貝多芬在晚年創作的作品,他覺得是很壓鬱而狂暴的樂曲,不明白為何很多次從演奏廳聽完這些作品都有人會說聽了很舒服很開心 。


韋華第(Vivaldi )創作的《夏》篇章,是陳進覺得很有共鳴的一首樂曲,讓他想起每年夏天時,因天氣影響而令自己無法入睡,內心有千思萬緒縈繞著的感覺。雖然這種理解與原作者的稍有出入,但他認為,這不就是古典純音樂所能引發聽眾自身感受與想像的精妙所在嗎 ? 因此,他希望以弦樂器配合現代的音樂科技,來協助他演繹這種屬於他與這首作品當中獨一無二的共鳴。他更表示,這種構想其實也是受啟發於韋華第,在同一系列作品四季之《冬》 當中,作者運用了一種當時並不常見的提琴演奏法 : Sul Pont,即透過貼近琴馬運弓,而所發出的一種冷冽音色,以用作描繪冬天寒風凜凜的感覺。這啟發了陳進認為,當時的音樂家著實也在努力找尋不同的音色以配合各種氛圍的營造,但基於原始而有限的音樂科技,他們實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反觀現今的古典音樂家,其實有很多科技可配合使用,卻總是很難看到傳統表演形式以外的做法,或者他們會認為這是忠於原作者的想法,當然也是一種可行的做法,但若果嘗試以現今的音樂科技去完成當年未了的心願,陳進認為這也可以是另一種忠於原作者的做法 。



夏天──Opus-A

主音小提琴:陳進 和音小提琴:朱穎國

節奏小提琴:陳穎蕾 大提琴:陳英琪



因此,陳進將原本三個樂章的結構重新歸納成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加入類似於氛圍音樂的元素以營造出夏天的鬱悶感,及帶領聽眾進入縈繞而迷幻的內心抽象世界,隨著音樂節奏掀起一層層暗湧。他甚至要求觀眾閉上眼睛,但同時閉上眼後仍然會出現很多不停閃爍的曇光,就像當閉上眼睛希望入眠時,但仍被 眼前久久不能消散的曇光纏繞,當中也會加入一些光的刺激,加強視覺效果,也許會是一種干擾也不一定。而第二部分則會要求觀眾張開眼晴,表演者會以演奏配合一些形體動作來表達一種徹底放棄入睡,轉而與室外的暴風雨一起興波作浪的一種神經質氛圍。由此可見,他無論在固有的演奏模式及態度上都希望於傳統以外,運用自己想像中覺得更貼切的表現方式,去實現音樂的領域,使之更開闊及擁有更多空間。


Opus–A 四位樂手雖然年青,但自小受西方古典音樂訓練,獲得多次獎項及有參加專業樂團的表演經驗。與其它傳統藝術媒介一樣,當有很扎實的功底之後,去打破甚至否定定義,重新創造及改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衝破這個關卡之後,又會去到另一個全新境界,投入更多未知及可能性,創造就是要賦予人個性。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