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淺談廣深珠實驗藝術:空間、觀念、田野

文:何俊彥

想象的空間、構思的概念

大約在十年前我開始在西方學習現當代藝術。包括藝術史和藝術創作原理,主要是在學院和美術館機構裏學習。2009年參觀威尼斯雙年展,在主展場Giadini(花園)我發現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由一些簡易木框架搭建的開放「房子」,用一些中國工地式的廉價材料的紅白藍塑料布遮陽,房子的一些立面有一些精心排布的中國漢字及拼音標注。

觀眾可以走進「房子」穿越半開放走廊,有一些製作簡易的桌椅,觀眾也可以在裏面逗留,細心體會漢字註解及藝術家要表達的理念。總的來說,有一種帶有強烈親和力的美學的觀念性藝術撲面而來。我很不容易才找到了作品的標籤:《關鍵詞》由中國藝術家Xu Tan(徐坦)創作。

在另一主展場Arsenal看到的另一件作品:一個黑屋子裏面佈滿了奇怪的光源,神秘且幽靜。從輕微電流聲我推測是一大堆電子、電器產品的電源燈光。《星群》(網絡未見作品圖片)由中國藝術家儲雲創作。我猜裏面的電子、電器產品務必是從中國帶過來的。後來瞭解到,這兩位藝術家都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廣州、深圳和珠海。他們是中國實驗藝術的先鋒,回國後我和兩位前輩成為了好友,跟他們開始往來和交流。

​我不知道在中國,應該如何定義這種先鋒性的藝術。在西方後現代和當代藝術的框架裏,各種流派、藝術團體在多元、交錯的可被理解的層面劃分。而在中國,最早出現類似的先鋒型藝術在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中期,在很多年之後這種先鋒型藝術開始在美術學院及高校開始推廣,以實驗藝術統稱。那些西方現當代藝術的英雄式的人物,例如:杜尚、博伊斯、布魯斯・諾曼、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傑佛・昆斯、安東尼・葛麥雷等等經典人物的作品成為了我們創作的楷模。

徐坦關鍵詞學校(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在以上提及的兩位藝術家在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有別於這些經典西方現當代藝術英雄式的作品的一些特徵:無論是徐坦的關鍵詞還是儲雲的國產電器裝置,它們都和藝術家本人所處的社會生活直接發生了緊密觸碰。所以在當時我看不到他們的作品有很多西方大師的形式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因為其鮮活的社會性超越了藝術的形式。這些藝術家遊走在廣深珠高度城市化的社會語境,真正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而非只在學院或機構裏想象藝術的發生,他們的作品直接取材和感知於社會。我以「田——野」(“Champ”)來稱呼廣深珠地區的實驗性藝術的發生場域。

圖片來源:徐坦關鍵詞學校網頁

「田——野」(“Champ”)

珠三角地區也就是現在統稱的「粵港澳大灣區」,原為沿海沖積平原。由三江匯合而成的珠江,流經廣州城再經由各大出海口匯入伶仃洋和中國南海。廣州的港口兩百年前已通商南洋東南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這片地區圍墾造地,七十年代開始往更南邊的南沙、中山、深圳、珠海等地區開發發展漁農業。七十年代末珠三角地區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力發展生產業。深圳和珠海成為了中國最早實行經濟改革的實驗田。我們注意到這片土地由滄海變桑田的變革:由改造自然土地到國家經濟改革發展生產業。人為的介入讓這片土地在短短幾十年間成為高度城市化、國際化的經濟發達地區。

珠三角地區的實驗藝術無不依賴於這一人文地理特性以及歷史發展背景,然而,要嘗試談論港深珠的實驗藝術,又不能不去梳理這一地區的實驗藝術發展史料。

在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中期,以當時廣州美術學院為中心,曾有王度和黃曉鵬等藝術家發起「南方藝術沙龍」;而在那時候還無人知曉的珠海,高名潞和王廣義與一批珠海藝術家,曾組織過中國現當代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86珠海會議」。據說在那次會議裏,來自全國各地的一些知識分子和藝術家齊聚珠海,觀看西方具有思想性的一些藝術作品的幻燈片;而在九十年代初的廣州,「大尾象」工作組活躍於那時生產業、經濟、文化精力旺盛的廣州街頭;在此之後,鄭國谷等陽江藝術家在當地創立了「陽江組」;千禧年之後,在北師大珠海分校的設計學院,以王純傑為首聚集了一大批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鋒人物;黃專老師在深圳主持了OCAT當代藝術中心;陳侗在廣州創辦了博爾赫斯藝術機構;再到近年侯瀚如作學術主持的時代美術館、黃邊站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還有從九十年代開始由王璜生等策展人推動的大型展覽如廣州三年展、深港雙城建築雙年展等等的重要事件。

由一系列因素、事件和人物,交織了廣深珠這片實驗藝術的「田——野」。在這片藝術實驗場,或者說實驗藝術場「上面」(我們不好說在「裏面」,因為這片場域在不斷延展)不斷有新的可能性顯現。包括近兩年開始活躍的東莞、順德和珠海,再加上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更頻繁地聯動了三地的文化交流。由廣深珠為核心的珠三角「地理——經濟」區域概念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政治經濟」的區域概念轉變,已悄然成型。

圖片來源:維他命藝術空間網站

圖片來源:廣州西三村藝術家

空間行動與實踐

在這裏我們只能淺談,由於在廣深珠的實驗藝術是複雜、多變且發生的場所是分散和移動的。我們在別的地方或者很少看到這種散點式的發生場所,沒經過精心佈局甚至在有意突破佈局。

如果我們對比藝術中心的巴黎、紐約或者首都北京,例如在紐約,從曼哈頓中城區到下城區,我們幾乎可以找到美國大部分核心的美術館、畫廊、藝術家聚集地,在巴黎我們聚在小巴黎的塞納河兩岸,在北京藝術家聚在望京和798。而廣深珠地區就像一個交通便利的城市群,藝術家有喜歡聚在廣美和華僑城一帶的,也有很多藝術家愛往偏遠的地方跑。藝術群體分散在各地各城市,很多藝術家通過非藝術工作謀生,藝術創作相對獨立,這一特徵非常大地影響到了這片土地的藝術家的作品。穿梭於鄉村、城市和曠野、海洋之間,廣深珠藝術家以一種經驗性的空間行動,獲取了相當的養分。這種養分帶來的藝術創作是反應敏捷的、鮮活的、生猛的。

圖片來源:「百島計劃」藝術家

「實踐」是徐坦等廣深珠藝術家經常聊到的話題。在我的理解裏,實踐並不光指創作藝術作品的過程。實踐發生在自然和城市,實踐發生在社會生活、社區生活中。藝術的實踐不光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採集、構思、製作,而且還植根於更廣闊和流動的社會生活。實踐轉化為藝術和作品。

由於廣深珠藝術家穿梭於城市空間、之間,他們的實踐必然來源於此空間切換的感知與個人的邏輯化再處理。本文以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徐坦和儲雲的作品為發動機重新審視廣深珠的實驗藝術,意在把那些延展性的線索重新調動出來,以免陳詞濫調般的以機構或名頭覆蓋了那些重要的邊邊角角。因為只有對那些邊角料給予足夠安靜的觀察和審視,才能得以發現廣深珠或者說粵港澳大灣區實驗藝術的可能。

圖片來源:網絡

何俊彥

1983年出生於中國珠海,曾在國外留學並發展多年。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系,2009年碩士畢業於法國巴黎索邦第一大學藝術系,2013年碩士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德中文化交流基金會駐廣東辦事處副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客座研究員。2016年在珠海發起「做海計劃」,2018年策劃組織了珠海首個文化藝術周——「藝術圍城」。隨後,他又聯合多位藝術家發起了「藝術百島計劃」。曾參加深港雙城雙年展等大型展覽以及在各國多家藝術機構展出交流。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