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回歸純樸嬉戲,編織孩子想像力的故事

文 : 李卓媚

攝影 : 施援程

受訪者 : 麗香-麗/Goo- G

訪問 : 李卓媚-L

「踩!踩!踩」追逐影子,與她共舞,光的聚焦讓每個人能化身成為操縱影子的最佳表演者。傳統藝術中「影子戲」歷史上與宗教和靈魂有密切關係,也用於心理治療,透過直線投射照見自己,分享彼此世界。

孩子像黏土,對於環境和家庭的影響通通照單全收,生於電子產品和流行文化風行的速食年代, 前輩常說:「現在小朋友真幸福,以前哪有這麼多高級娛樂?都是打打球,跳跳橡皮筋......」 關於「幸福」,現在的孩子真的幸福嗎?憶起童年,回鄉時,的確憑著簡單的集體遊戲便滿足良久,笑聲不斷,在城裡,跟鄰居小孩很親近, 在大廈走廊到處亂竄。現在能給小孩用力跑的空間越來越少,公園坐落著一式一樣的塑膠地和塑膠設施,家長不願走路想著難以找來的停車位,又怎能怪孩子全心投入在局限的螢幕裡? 與其限制小孩,不如親身做起戒掉機不離手, 簡單陪伴,多花心思築起屬於孩子們的理想王國,而「影話戲」除了可以訓練肌力和創意外, 需要空間不大,一面牆,一個手電筒,幾張廢紙 /運用身體,兩三個觀眾,即便在家裡天天都能上演鬼馬的連續劇。

麗香和Goo從檳城來的兩位導師,以「影話戲」 作為工作坊,透過一連串兒童想像力開發,簡單的表演技巧和演出,讓大家無負擔地接觸表演藝術。

陳麗香(左):馬來西亞,檳城。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創作方向為裝置藝術、 攝影、繪畫、影子戲表演等多元領域,除此之外也參與一些社區藝術計劃,比如以學習與實踐場域的藝術家駐村計劃及給予青少年在地學習的社區計劃。 吳專選(右):馬來西亞,檳城。喜歡在物件的身上找故事。近年 來,專注於偶劇劇種的探索,致力挑戰偶的可能性。曾向當地和英國偶師們學習不同形式、 當代與傳統的操偶方式,也曾參與「洪姐姐工作室」,為期三個月的兒童戲劇教學訓練。

L:當初是如何發想「影話戲」工作坊?

麗:我們早前在檳城做用塑料為材料的影子戲 (G負責操作偶,麗負責美術設計),一直堅持用廢材再利用的觀念創作,後來Cora(施援程策展人)得知演出,加上去年有在牛房教環保藝術,便邀請我們參與這次關於兒童表演的展覽項目。

麗:跟「影子」嬉戲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加上製作簡單,舞台和紙卡全是撿回來改裝,很想推動家長把這些概念帶回家。

L:介紹一下工作坊內容和實際上課情況,過程中有難忘或困難的事嗎?

G:以表演和故事為前題,從物件延伸到創造角色與自己對話,把兒童的想像世界搬出來,再以接龍形式將大家的故事合而為一。我們設計很多熱身遊戲,比如「想像課」:訓練小朋友對「看見」和「看不見」的想像,傳遞小球,從一顆珍貴而真實的球到球累了消失成假想的球,引導 「看不見」的存在。 麗:過程中小朋友很可愛表示:「我看得見它, 我看得見它!」小心翼翼地把球捧在手上。接著是「物件延伸」:從一些物件,像鉛筆盒、鐵尺、碗等等,設計成全新的物件,直接描繪在地上(滿足小孩渴望在地板畫畫的慾望),小孩都很迅速地從碗變成兔子,從格子盒變成五層巴士(本來想畫100層),從水瓶變成救火車(水聯想起救火),我們再負責把設計臨摹和剪出來,引導他們親自為每個角色串連成一個故事。

影話戲有一場開幕演出及兩場公開演出。

G+麗:上課方式分為小班(4.5-7 歲)和大班 (8-10歲): 小班思維比較單純,唯獨有一名學生設計了一把槍,直接槍殺動物來解決問題,我們從旁引導,教導不能如此暴力,把沒邏輯的地方用反問方式讓小孩重新想像,最後演變成:白兔用筆在畫畫不小心掉到洞裡去,撿回來時拿錯槍,引起火災,救火車出現......

大班會相對需要挑戰性,我們先建立主題,採取討論形式,以熟悉的人和動物相處議題作出發:假如我們是住在森林的動物,人類把我們的家夷平發展,失去住處該怎麼辦?他們會過於誇張,設計殺人和報復情節,即使復仇和戰爭實際發生著,但我們不能支持,要指引他們怎樣能柔化解決問題,後來他們提出把人類房子推去垃圾堆的想法,讓他們體驗同等生活再來協商把森林還給我們,最後大家共融生活。

雖然這些故事不可能在現實發生,但在孩子們邏輯是成立的,學習目的是互相尊重和溝通。

G+麗:其實每個階段都有需要克服的問題,剛開始會對學生爬上爬下玩ipad感到沮喪,上課時間緊湊,表演課既要活潑,又要收放自如地自律表演,堅信故事真實發生才會成立,還好他們記性過人能牢記所有流程和物件的故事順序,其間我們請教了在兒童教育有經驗的Bonnie老師 (梁慕貞),她給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尤其「溝通」,有些學生會過於活躍干擾到別人,累積多次後我們以嚴肅語氣告訴他後果和嚴重性,練習不同場合該有的配合;有些學生會反駁你所說的話,以叛逆的態度挑戰你,說:「我給你十塊, 你讓我出去......」但這些使壞都只是想得到別人關注,我們調整過後讓他來當小幫手,給他責任,理解並鼓勵,後來他與同學的關係也轉變了,會分享零食和幫別人綁鞋帶,從而產生友誼,最後學生們都能超出意料從頭到尾把作品完成。

在兩位導師輔導下,小朋友即場做影話戲。起初還擔心在短短時間內是否真的能做演出,最 後發現小朋友的大膽及自信是大人應該要學習的,在他們心裡是沒有不成功的。

L:經過這次接觸到的小孩跟家長,與馬來西亞有甚麼差異嗎?

麗:兩者地區的小孩沒有太大差異,如果要歸納成兩種,一種是偏向城市:習慣活在屏幕裡資訊很快,容易沒耐性和接觸到暴力,講一些遊戲術語之類;另一種是偏向鄉鎮,會有明顯差異。其實澳門家長蠻用心的,而且都很年輕生小孩,還以為是他們的弟弟妹妹,在檳城晚婚或不結婚很常見,就算生也只會生一個。

L:在檳城多見這樣的藝文活動或平台嗎?

麗:有類似的,目前規模很小。不同於牛房有固定班底的策展人去運作,每年有固定規劃,風格和方向會比較一致;檳城則是開放性,有甚麼展甚麼,連續舉辦的展覽會有性質和形式上差距,容易導致看展體驗參差,另一種有明確定位 的,就會做一列系差不多的展覽。

L:你們平常會做兒童相關的事情嗎?未來會繼續嗎?

G:因為偶戲關係,我會接觸比較多小學生和中學生,幼兒反而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除劇場創作以外我和麗香教學的第一次合作。之前在吉隆坡參加了「兒童戲劇教學」的課程,過後有幫忙當助教,但當時覺得自己無法處理學生的問題, 試過幾種方法,就是找不到與孩子溝通的更好方法,後來只專注在偶戲上,這次工作坊讓我看見小孩的率直,回想過去很多事情是自己複雜化,也提醒起與小孩相處是很愉快的時光,思考接下 來會繼續做與兒童相關的事情。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