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裡成長的小幼苗――黃肖萍
文:楊冠瑩
攝影:潘靜賢/施援程
導師黃肖萍(阿旦)的課堂總是讓小朋友走走跳跳,她認為玩耍對小朋友來說是很重要的,可是現在的小朋友很少時間和機會玩,所以在自己的課堂上,尤其適逢兒童節、暑假,阿旦希望多給他們機會玩,一邊玩一邊探索,點玩都得。阿旦表示曾經在上陳美玉老師的課時,聽其說「視覺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生命教育。」她對此深感認同,也讓生命教育融入在課堂裡面。
「比如這次牛房的工作坊,有次小朋友不小心倒翻了水,我看見他們是緊張得有點害怕的,會覺得是自己不好,怎麼那麼笨手笨腳呢,然後我嘗試把他們認為不好的事變成好玩的事,告訴他們,啊!倒翻了水沒關係,我們可以想方法處理,用布擦乾就好了,不用怕,然後我們又可以繼續探索了。如此這般的,再過幾次,當他們再倒翻水,他們就嘻嘻笑說:哎呀我們又倒翻水了,下大雨啦,水浸啦。然後很開心地把水擦乾又繼續探索。這就是鼓勵他們遇到困難時,不要因此裹足不前,停止探索和進步。」
「另外一個是在學校,有個要求很高的小朋友,東西輕微破損了就會哭。曾經看過他一天就哭了好幾次,我就在想,他才那麼小的人兒,那麼多事情不滿意,每天要哭幾次的,要哭多少次才哭到長大成人呢。有次上課,他又哭了,原來是畫紙上破了個很小很小的洞,其實這情況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有過,得想想辦法,那麼剛好手上有玻璃紙,我就拓在那張破洞的紙後面給他看, 我說: 嘿!你看,可以這樣貼在畫紙後面喔,還 可以換顏色,你看這玻璃紙是透光的,拿起來在光下看很美的,這個舉動讓他整個人放鬆了很多,發現原來事情可以有靈活性的。然後又問他,破洞的紙給他甚麼感覺,他說不安全,那麼這個其實是小朋友心理上安全感的需要來的。後來在別的課堂其他老師也一直鼓勵他,漸漸他就沒那麼執著、追求完美,對破損的東西沒那麼害怕、擔心,沒有安全感。」
阿旦不只在視藝課中融入生命教育,甚至試過有整整一年,暫時放下視藝教育,給學生做生命繪本。原來那年班上很多融合生,各自都有自己的不足,有的是學習障礙,有的是過度活躍,他們沒有因此互相幫助互相體諒,反而經常取笑其他同學。於是阿旦希望透過給他們做生命繪本,讓他們回想從小到大自己是怎樣的人,自己和家人、朋友以及學校的關係,生活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比如曾經生病、某次掉牙、認識新朋友,回想當時的感覺是開心的、難過的、還是生氣的。一邊畫一邊去感受,從而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即使每個小朋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和脾氣,但願透過生命教育裡所獲得的啟發和體悟,他們能夠成為更好、更快樂的自己。
黃肖萍 法國國立藝術碩士,美國兒童教育發展副學士。 曾在美國任兒童藝術教師多年,現任澳門小學的視覺藝術教師。 首個在澳門以錄像藝術為創作元素,而首個錄像裝置在1996澳門藝術雙年展展出。錄像和裝置作品曾多次參與澳門、 香港、法國和日本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