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我事──XXXXX」藝術對談

文:三川呆呆子

攝影:施援程/Odia Lei

每位藝術創作者都有自己看事情的方法,也有自己的藝術表達語言,換一個角度,觀眾看同一個作品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這次從「《關我事》-澳門社會議題藝術作品展」中選出八件需要大家花點想像和多一層思考的作品,由筆者與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對談,希望透過這個方式帶大家跟著創作者的思維來閱讀藝術。

嘉翠麗大廈 Julieta Nobre de Carvalho 何家政 Ho Ka Cheng =家政;三川呆呆子=三

何家政《Julieta Nobre de Carvalho》

:Hello 家政兄,我在幫牛雜寫關我事的稿喔, 揀了些作品,也想跟你在這裡聊一聊你的作品,你會有空嗎?

家政:您好啊~^_^ 請問您會很趕嗎?我要到周五晚上之後才有空。或許您也可以在這裡問我,我在這裡回答。

:照片很有味道,首先想問問你,為什麼會拍這樣的一輯照片,為什麼會對獨居老人這個議題特別關注呢?

家政:這輯照片,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跟隨一個慈善組織進行社屋的搬遷工作而拍攝的, 當時看見這些老人家後便立即有種想拍下他們生活環境的衝動,後來才慢慢發現自己的未來極可能與他們一樣,成為一名獨居老人,我拍攝他們,他們也看著我,暗示著我的未來,我覺得與今次展覽的主題很配合,他們的事,也就「關我事」。今次展覽以社會議題作為主軸,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議題,也就任何社會上的大小事都可以放在今次展覽內做討論,這給予藝術家許多的創作空間與自由。這次展覽也在挑戰著藝術的界限, 它在發問 : 藝術是一種話語嗎?我們如何透過藝 術這種話語介入社會議題的討論?藝術或許並不是討論社會議題最有效率的方式,但它提供了多種思考社會的方式。這也是我覺得有趣的地方,藝術家不是來自火星、也吃人間煙火,藝術家本來就是社會的一分子,藝術家會否對社會有獨特而具感染力的見解?相信會是今次展覽的焦點。你看了這輯照片,有什麼感覺?感覺到什麼味道?

:謝謝你提供如此詳盡的回答,我看的時候是在想那些老人家都好配合你,可以坐得好好地讓你拍,一定跟他們溝通得很好吧,所以你在拍攝期間有跟他們聊聊,有講起他們自己住/搬遷的想法嗎?

家政:我在拍攝他們的時候,他們沒有預先知道我會來拍攝的,但他們知道我是來紀錄他們即將搬遷的事情,他們也就很樂意的讓我去拍攝。他們普遍都不接受搬遷的,有些老友記因為要長期就診中醫,從台山搬遷到筷子基後,往後看病就需要走一段路,不方便;另外就是在搬遷後,旁邊單位的鄰居就會完全改變了,失去了互相照應的幫助。另外,我也有問過幫忙搬遷的慈善組織的朋友,他們談到搬遷的最大問題在於新的社屋樓層太高,很多老友記都記不住自己住的單位樓層,以及那個英文字母的單位編號。因此,他們很擔心在搬遷的初期,需要在附近的路上逐一找尋那些老人家。

:近年愈來愈多經屋、社屋推出,剛剛又出了新城規計劃的第三次諮詢,你認為在你/我們老了之後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家政:一個城市為何需要社屋和經屋?這代表著社會正在向哪個方向改變?或是有什麼問題正在醞釀著?另一方面,對老人而言,一個房子代表著什麼?老人除了需要住屋之外,還有什麼需求?社會大眾能否對這些需求有足夠的了解?而最重要的是,老人通常都不懂得或不知道可以向誰說出他們的訴求?因此,關於老人的問題很少在大眾媒體上出現。

澳門近五十年的發展速度,可能比起過去二百年的發展速度總和更快,今天的老人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其實也就是見證著這個巨大的改變,但老人並不懂得他們自身的經歷其實也就是一個城市的經歷,或許將來等待「口述歷史」的訓練變成一門通識課時,大眾才真正懂得原來老人和小朋友一樣,能夠帶給我們許多新奇的想法。

對於將來,我期待會有更多平面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建築師或城市規劃者,能夠領會到老人帶給我們的新奇想法,設計出能夠不用帶老花眼鏡就能閱讀的海報、刊物或平板電腦;設計出能夠讓老人生活更舒適又環保的建築群;規劃出能讓老人與子女、與社會有更多聯繫的城市設計,而不是像現在那樣,只是一味地把老人集中在一起,放在城市的邊緣;最後,最重要的是醫療系統的設計和規劃,這完全體現了一個城市對於人的價值和尊嚴。

The Cat

梁祖賢 Joein Leung =J;三川呆呆子=三

梁祖賢《The Cat》

三:Yocheckcheck

你好呀,Joein,首先想問問你,這次的展覽主題是社會議題,為什麼會想到做跟流浪貓有關的作品呢?

J:主要是剛好被牠吃老鼠的情景嚇到,那陣子剛好又在構思《關我事》這個展覽,就串聯了在一起

:所以你本身認識牠嗎? 你算是愛貓人士嗎?

J:從前對動物沒什麼感覺,自從搬家後有老鼠,就想養貓幫忙捉老鼠,後來才開始留意到作品裡那隻流浪貓,牠住在我家樓下一間破屋,初初見牠很可憐的,皮膚病致掉毛,掉毛處又紅又腫,因為家裡有貓糧所以請牠吃飯,慢慢地情不自禁天天都餵牠,還在貓糧中拌營養粉,後來每次牠看到我就會追過來喵喵叫,所以我叫牠痴漢。

:這種關係大概維持了多久呢?現在你還一直 有請牠食飯嗎?

J:2 月到現在,一直有餵,為了方便餵牠,特意 找個小水瓶放貓餅乾,天天放在背包內,上班下 班順便餵。吃老鼠那個情景大概餵了1 個月時看 見的,隨即想要制止牠,但牠立即擔起,然後我停了下來,其實貓吃老鼠是出於自然,很久以前 牠們就是這樣。

:我看你在作品簡介上寫道:「有趣的是牠們的日常,某程度上反映著城市與人民的狀況。」 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的?

J:當中我看見好多人嘗試去餵牠。見過有情侶特意騎車來餵,連續餵了1星期,後來沒有來, 我猜他們會不會分手了;也有住在附近的女生餵,但每次她都放一堆糧,痴漢根本吃不完就發臭,後來她應該覺得煩所以沒再餵了;晚上會有菲律賓人坐在電單車上乘涼,痴漢通常都在,他們會分享食物給痴漢;水源方面,痴漢每次吃完飯就會去某家的地主神位飲水,那戶人笑說痴漢是招財貓,請牠喝喝水。在拍攝牠那陣子,我認識了好幾個街坊,街坊都叫牠做生滋貓,後來覺得好有趣,其實牠也是我們的鄰居,而且每次下樓牠都會上來打招呼,說起來也有點像大廈保安。

:我在開始和你們傾計之前,看了看大家的創作,我看到何家政的獨居老人攝影作品,在想會不會跟你的野貓會是同一類的議題呢,似乎都像是跟孤獨、無助可以拉上關係。但跟你傾計後,我會感覺你面對流浪貓的議題不似是完全的負面悲觀狀態,反而似是更想訴說著你跟牠之間所建立的關係,更跟社區情感有關是嗎?

J:是的,今次作品特別在整個過程,如果沒有這篇訪問大家可能不會了解到當中的喜樂(所以十分感謝您)。是次創作最大收穫的其實是我本人,痴漢牠讓我意識到生存最基本的事,我們之間沒有語言交流,相處得很和平,反觀人與人之間明明可以交流卻又連一個點頭示好也沒有。如果您仔細留意,牆上印有一些文字,是牠帶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是的,有看到牆上的字,可否在這裡 recap 一次跟大家分享下, 是有怎樣的感受?

即係牆上寫了那些字詞呢?

J:比如說灰白紅,如果連下幾天雨,牠的毛髮 就會變污穢染成灰色,而貓天生愛清潔,牠會整理毛髮,可是牠清理不到頭部,那期間牠是一隻灰頭貓,好好笑,然而當初又有皮膚病部分肌膚呈紅色,我就簡單寫了「灰白紅」。

「牠好多了」是有位街坊說的,他的語氣帶著關心,像在說一位老朋友的近況,令我印象深刻。接下那句「孤獨嗎」是我想問牠的問題,牠似乎沒有朋友,沒有女友沒有家庭,頂多久不久有貓想來爭地盤打交的敵人,但牠好像活得好爽,天天曬太陽,久不久又有野味(老鼠)吃。 三:你是一個喜歡文字的人吧,因為我記得你之 前看劇後也是特別提起了劇中其中一句有厚度的對白。

老實說,我是那種在開車時看到路上有死老鼠會反車的人,所以我覺得我看你的作品顯得我很勇敢(笑)。

J:老鼠那事,細聲講,牠由開始吃到毛都無剩, 到最近見牠捉到卻只吃一半(就是你看到那張只有一半的剩菜),我覺得好不安,因為我餵食而改變了牠最自然行為。

:其實人性也不是一樣嗎?我們都食基因改造食得好開心。

好啦,入夜了,問你最後一個問題喔

你,最近還好嘛,尚愛看少女漫畫嗎

J:哈囉吉蒂那玩具,這天早變作茉莉香水啦

澳門的神話英雄 何志峰 Luciano Ho=L; 三川呆呆子=三

何志峰《澳門的神話英雄》

:Hello Luciano

有空嗎?想在這裡簡單跟你聊一聊關於關我事展覽你的作品啊

L:好。 三:我看了你的作品,展現方式是做了個像是神台的裝置,一邊放著一位名叫「沈志亮」的中國人照片,一邊放著「美副將」的照片,我聽過策展人簡單介紹過你的作品,覺得背後故事很有趣啊,在這裡可以請你再介紹一下嗎?

L:在這個街區,牛房所在的位置於1849年,發生過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蓮峰廟前那塊石,沈志亮殺了阿馬留。就是葡京酒店前的阿馬勒前地,不久之前還放在阿馬留的銅像。

阿馬留被殺後。美士吉打,就即是我們說的美副將,帶了三十幾人去打清寨,一個不少的回來。

阿馬留被當年說是民族英雄的話。美士吉打副將,應該是戰神了。

最近,沈志亮好像很紅。但在前朝,英雄應該是美副將。

不管怎樣,即使在不同的立場,他們都是為澳門而戰,不管是暗殺還是復仇。這段故事我覺得很有趣,澳門的人都應該有這種認識。

:超有趣的,我小時候也跟爸媽去看銅馬像,但一直都不知道背後的故事。我們好像跟中葡兩邊的人都有關係,所以也不會說比較支持那一方 吧。你說沈志亮最近較紅? 是嗎?有嗎?哈哈!

L:鏡海魂就是歌頌沈志亮啊。

總之,不管甚麼原因,也不管甚麼立場。他們兩個,我都認為,是澳門的神話英雄。他們未曾露面,但他們確實是為自己、為生活的地方而戰。

他們沒有見過對方,也沒有對戰過,所以我安排他們沒有見面的可能。而且,他們安坐的圓盤是可以轉動的,停下來你看到那一個,跟本不知道。

當你要看清楚標題時,你首先要向他們彎腰,哈哈,的確好好玩。

:噢!彎腰這個想法也很酷。

想請問你本身是唸歷史的嗎?還是你自己會看很多資料的那種?

L:這是一個好問題。

有好多人都這樣問。那我要反問,每天都經過美副將、雅廉訪、高士德。就是沒有人知道,或者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學校沒有敎,可是,住在澳門的人,認識他們是我們的義務啊!

我本身不是讀歷史的,我只是一個八卦的人。

:對呀!我們的中、小學教學內容裡都沒有讀過澳門歷史,其實有點可惜。澳門的資料整理上你覺得怎樣?如果要去了解澳門歷史,你覺得容易找到資料嗎?

L:圖書館就有了。

:所以還是沒難度的? ok, 我有空也要看看!

可以問下你是做劇場的嗎?看到你有post 很多有關劇場的在fb哦!

L:我不算是做劇場的,我是做過。但非常業餘,只是愛看戲而已。

:是嗎,感覺你還蠻行內的,哈 !

所以這次是你第一次參加這種展覽嗎?

L:應該十年前做過一次,那次很小型的。

:嗯嗯,所以在你的作品展示方式上,你有沒有特別的考量?你會怎樣理解這個作品,或者你會希望帶怎麼的感覺給來看展覽的人嗎?

L:不太有,我覺得,東西都在。美副將馬路一直都在,蓮峰廟前地的大石一直都在,圖書館的書一直都有,見到就見到,視而不見的更多。

只是我今次剛好放在當眼位置。

:我會覺得歷史其中一樣有趣之處,在於編寫歷史者的立場,史記資料也未必是真相,就好像我們做一個作品,也只是在表達我們主觀的想像,而觀看者在理解我們的作品時也可能加入自己的想像,藝術和歷史同樣實在太多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 message…

(聽日得閒先繼續講啦 bye)

半田計劃 蔡國傑 Cai Guo Jie=國傑; 三川呆呆子=三

蔡國傑《半田計劃》

:國傑,

不好意思,這兩天一直在忙,

今天晚上如果你有時間,我們可以聊聊哦。

國傑:好。

妳可以先問:)

:先從基本開始哦,希望你簡單介紹一下「半田計劃」的概念,之前已經跟你簡單聊過,在這裡可以請你再分享一下嗎?

國傑:本次計劃,是從一個土地界分的概念思考開始的。我們從地藉圖上的土地界分中可以看到,自然地在進行土地重劃的時候,區分了我們看到的土地界標。「半田計劃」是一個標示出界標間性空間的活動。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一 塊土地劃分為A、B兩地的時候,A、B兩地的界線,它不是交集,而是屬 A、屬B的雙線並置, 那麼,並置的兩劃分界線之間的空間,不等於零,而是趨於零。如此,每劃分土地的同時,也會出現此間性空間,「半田計劃」就是將此間性空間作為作品計劃的對象,進行一個取名計劃,計劃中,參與者可以為地籍圖上的任意界線間線取名,標示出間性空間的實存。

:平常我們比較多看到你的水彩畫作品,這次為什麼會想到做這個議題的作品呢?

國傑:藝術的登入模式,我希望能合適的表達所思所想,所以創作時,比較沒有材料分科的概念,目前的我把它看成是執行文化的方式。因此,我也經常在我的創作系譜中進行資編,相對的數據能輪廓出作品中反應出的思考的座標 (立場性)、象限向度 (方向性),因而階段性或系統性的描畫出執者的特定文化生發及區塊藍圖。在澳門,文化的共同狀態是我非常著迷的部份,我的創作經常思考著這塊土地的質數、因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等等,我在找尋一個文化認同的公約數,一個文化互質的可能性。

:上次聽過你說在「半田計劃」之前,已在台灣做過類似的作品,所以在澳門和台灣之間的兩次創作過程中,你感覺兩個地方在此議題上有甚麼相似和不同之處?

國傑:我從2005 年開始做「線性商店」的作品, 以及之後將它立體化、空間實體化和導入商售功能等內容,這些作品剛開始都在公、私有地的理路上延伸和分徑,它們都是類似「半田計劃」的作品,但半田計劃是因地而生,它沒有線性商店的商售機制生發內容,它更像是一種宣言,在澳門的一次初探,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和澳門的這些作品中,無不都在全球土地的問題中,思考著土地與人的關係,嘗試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語詞語法甚至語系中打開一個可能性。

EL#002

夏天翔 Summer Ha=S;三川呆呆子=三

夏天翔《EL#002》

:我覺得你的作品在澳門這類展覽中是較少看 到的, 聲音加視覺裝置的結合,使展覽的整體觀 看性又豐富了不少,但個人感覺作品是比較抽象的,不知道是否每個看展的人都能理解及延伸想像,所以可以先請你講一講你如何理解自己的這 個作品嗎?

S:或者說一下我個人對作品的意念吧。我是先從聲音出發的,節奏和實驗音響是我的表達方式,往往透過這兩個重點就會得出作品初步的意境。

音聲編排分為兩組;

第一部分作品用了大量過載的聲音,也有許多急速而突發的聲響,都為了營做一種壓迫感和失常的狀態,抽象的表達一種霸權下的緊張情緒。

第二部分聲音是由重覆的類似機械聲組合而成,意在表達冷漠和僵化狀態。

兩組聲音一動一靜表現冷漠與霸權的對比。

然後是透過電腦程式的安排分配來觸發作品的排列燈條。

燈條由上而下是順排的,但作品過程中並未順序進行,透過一種無序列性表達出視覺上的混亂,一種錯誤的處景。

我喜歡用光的閃動用在作品,因為光代表知覺,也能表達節奏。

通過聲音分配到燈條,如同神經中樞發出訊號。

抽象表現出人活於社會都受到系統所影響,做出不同的反應。

最不幸的是這種由聲光所產生的知覺對觀眾都未能產生任何意式的改變,觀眾都好像不再介意它的發生和消滅,對自已影響會是什麼。透過作品運作和觀眾圍觀等一連串事件的發生,產生出一個問題「誰在在意霸權的發生?」

或許就是我們的城市的生活模式吧!

:我一看作品就覺得很有你的風格,簡潔有力的視覺設計及聲效。我看作品名是「EL#002」, 所以之前是有「EL#001」嗎? 一系列的作品是有打算怎樣延伸下去嗎?

S:系啊! 會有延續的。

不論主題和表達手法都有延伸的空間。EL 是 Error Light 的簡稱,

以數字為序號代表次數。主旨探討失序和脫軌。手法都以奇怪聲響及不同形態的燈光裝置來實現作品的!

:好的,感謝你,期待你之後的作品。

自动化教育 何栢瀚 Matthew Ho=M; 三川呆呆子=三

何栢瀚《自动化教育》

:Matthew 你好,有空嗎 ?

我想問問你展覽用的舊式電視在哪買的?

M:問題開始了嗎?

:開始喇! 係咪好緊張?

M:係⋯⋯

我的舊式電視在淘寶買的,是從電視台拿回來的。

:淘寶有咩係冇的,電視台還在用這種電視呀!真想不到!

我看了你的作品介紹,其實你的作品跟Summer,歐陽的,在表達的議題都似乎有點近似,是跟科技發展,機械化有關的。你說你做的是一台英語教育機器,為什麼是英語教育呢? 有特別意思的嗎?

M:冇錯,淘寶係中國偉大發明之一,咩都有。

因為我地中國國家要我地學好英語,才可以跟世界接軌,超越他國。

還有我們國家比較主張生產學生出來,目標令到國民零文盲。還有老師是供不應求,所以未來發展一定係會發展出教育機器。

:你看來很強調「我們國家」,而且在展覽的資料上你都刻意用了簡體字。是想讓看作品的人感覺身處在未來的意思嗎?

M:對,因為簡體是我們的官方語言嘛,還有聯合國都認可的。(但其實我自己是不懂寫簡體的)

:可能下一代會覺得我們寫繁體字的人很old school 吧。

我一直聽到你的作品在發出標準英語中音的生詞啊,請問這部機器裡面收錄了那些字呢?

M:所有生詞都是我認為一些被國家認定的生詞,如productive, 我們現在國家很需要生産力, 所以我想國家都希望我們下一代都了解什麼是 productive, 可以幫到國家。還有一些會妨礙國家發展的生詞如dissident(持異見),可以令到國民清楚了解這個詞是會影響國家,會有什麼後果,這樣才可以令國民清楚怎樣去為國家有更好的發展。

:教育對國家利益及發展很重要,也是符合國情的。

你之前說你定義你的作品是text art?

感覺這類型作品比較似會在歐洲的museum 裡見到,

是有text art這種form嗎?是否有比較以這類作品出名的 text artist 呢?

M:其實以文字為基礎的art form, 已經可以是 text art 了。 如 Martin Creed, 是一位用neon light 做字句的artist。

:明白 對於你第一次同女朋友一齊參展,你有咩想法?

M:你係咪眼訓啦?

:咩 je. 咁我想知丫嘛。

M:好開心!

:好,呢句要收錄^^

ok. 差唔多啦. Thanks for your time Matthew.

天天星光燦爛 謝玉玲 Lavinia Che=L;三川呆呆子=三

謝玉玲《天天星光燦爛》

:可以請你先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嗎?

L:金字塔,除了指埃及那幾座神秘的古文明遺跡之外,還指現代社會的貧富比例。澳門亦然,看看一街相對的豪宅和社屋;和整街的金舖取代了從前的士多。當資源過度不適當地使用,到底哪樣才是真正適合澳門人生活呢?當通街都 是一色一樣LED 燈光,連賣五蚊斤的菜也要用 LED 來吸引買菜客,朝九晚七的藥房莫名其妙地 掛上廿四小時一樣明亮的LED 招牌,在過量的燈光掩蓋下,我們根本無法看真這片城市的真正面貌。

我的作品想說的大概是這點,過度過快發展的城市、過份使用資源,莫講話吸引不到眼球(而且刺眼)之餘,還讓想看清城市內在的人也無法看到燈光背後的真面目。

或者,燈關上後,看到的只是一朵凋謝的的蓮花?

:你之前也參與過不少展覽,近年也創作書法,這是你第一次做裝置作品吧?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嘗試?在製作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問題嗎?

L:對啊!算是我第一次做裝置作品,一直都想嘗到不同的事物,碰巧這次想表達的事情用裝置可以更好的呈現,所以就決定一試。過程中當然會遇到好多技術上的問題,怎樣固定膠板和怎樣駁電線,最後還是成功了。反而最擔心的一環是怎樣才能用有限的資源去表達我想說的事情,這點還是要透過與觀眾溝通過後才能了解到底他們明白到的有多少,反而在這裡,我常常都得到意料之外的答案,一些我在創作過程中沒有想到,而他們反而在作品中領略到的東西。

:嗯嗯,你的議題是我們居住的環境,所以你已經看了新城規計劃第三次諮詢方案嗎? 你對這個計劃有什麼看法?

L:我覺得政府首先考慮城市裡面人與人的關繫, 再由人的角度去規劃城市的發展。但現在的規劃卻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由人的角度去思考,一切都只為發展。

:但也算是做過兩次諮詢後修改了的方案,可以講一下關於你說「一廂情願」的想法嗎?

L:我認為這個規劃方案應該一開始就由市民 「user」的角度出發,從民間搜集意見再作分析規劃,而並非由政府提出一個一廂情願的方案,再問我們ok 或否,方案的問題太多,而我們可以修改的空間卻很少。

我 off 啦,88。

:88。

書無不可對人言 思崎井CK Cheang=CK; 三川呆呆子=三

思崎井《書無不可對人言》

:hi,CK 有空嗎?

想在這裡簡單跟你聊一聊關於關我事展覽中, 你的作品啊,因為要交稿給牛雜雜誌( 即係交比你排版吧?haha),我選了一些作品,我會直接把我們的對談放在雜誌裡的,好嗎?

CK:什麼對話?

是什麼啊,哈,我喺狀況外呢。

:關我事的展覽呀,就是想跟你聊聊你的作品而已:)

CK:哦?好啊,嚟啦。

要呢度傾定係點啊?

:就在這裡吧。

我看了作品的簡介,說你們在做光輝五月那本書的時間,書被海關扣了,所以書最後有拿回來嗎? 因為我之前看到有在接受預訂呢?

CK:嗰個係之前印刷前嘅 Demo嚟,冇咗㗎啦。 唔知去咗邊,得返個「藍樣」做証據。

:哦哦。所以最後的印刷還有在內地做嗎?

CK:No,香港。

其實一定都係喺澳門做,邊有可能咁冇政治智慧喺大陸做,一定都係澳門嘅印刷廠做。

呢個已經超越咗所謂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嘅問題了,因為唔好理以上問題,連一本完整嘅書係本土完成都唔可能(喺一本有齊書嘅元素嘅書),咁呢個就係出版及設計嘅哀歌。

三:嗯,沒錯,也許不只設計方面,澳門在很多行業的產業鏈都斷開了,所以我們沒辦法自主也帶來很多問題。

不過香港的印刷不也是寄到大陸做嗎?以我所知。

CK:香港比較有能力可以唔經大陸,但比較貴。

重點係澳門印刷廠根本就唔會同你喺澳門本土做,就算技術許可,但係冇人力,所以佢哋多數會話「唔好搞咁多」,意思係將本書「膠裝」咪算囉咁,我其實都係慢慢自以為做緊教育,教育做一本書嘅誠意,可惜事與願違,今次唔係咁好彩。

:你說到教育啊,有時我們吸收了外地的東 西,比如你之前在台灣唸書,應該也被台灣的文化和大家都很關心社會,而政治的氛圍有感染到你。然後你回來澳門後,去年又剛剛發生了離補事件,你會覺得澳門人真的開始醒覺了嗎? 跟台灣人的社會意識會比較接近了嗎?

CK:其實我係悲觀嘅。因為澳門人離唔開農村式嘅生活,我唔覺得喺澳門有所謂醒覺不醒覺嘅偽命題,只有「唔係掛咁都得」同「竟然踩我地頭」之類先會出吓聲,外地嘅嘢都唔會入到嚟,所以其實我係悲觀,更極端講我係覺得澳門人唔配做公民同享有民主。

當然我唔會放棄去做我嘅本份,因為認清個世界同放棄係兩回事,置諸死地,之後不一定生但都令自己頭腦變得更清晰。

:對呀,我也覺得澳門人對比起來好似有點麻木,也不明白這種特質是怎樣形成的。

你說你較為悲觀,所以在作為一個設計師的工作配套和社會民主上,你是覺得不會變好嗎?

我會覺得現在愈來愈多後生點的人,比較知道外邊世界在發生甚麼樣的事,理論而言會慢慢比較好吧。

CK:理論上吧,實際又係另一回事,但我還是會努力做我想做嘅嘢,試圖令世界更好。我想 quote 我之前寫過嘅文嘅其中一段:

古老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如同陳舊的世俗習慣圈養我們大部份的人,在一個很小的城市裡由鄉村格局約定俗成。我們由小漁村所發展形成,自小長居於此,自給自足,分享同一種生老病死價值,生活在你我默許的社會規則之下。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整個城市對於現代化的水土不服,由當初的省城變成了「國際城市」,可惜口號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妄想以為已經不再是那個誰做錯了事,村民圍觀後道歉賠錢村長打圓場的禮俗社會。現在我們已經洗去了人情味卻以人情味作包裝,我們從來沒有擺脫那個舊社會,那個迂腐造作的自己,那個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世界。

(但好似同設計/藝術無關)

理得佢,反正都係一狗樣。

(粗口唔出得街吓話,哈)

:是你做排版嗎? 粗口我會照給你的 ^^

CK:哈!

係。

但主編又唔係我。

:我剛剛在想寫甚麼開場白,然後也寫了「 社會急速發展,經濟一下子好了起來,城市繼續以澳門特色的經營方式運行,這個城市會不會似是個土豪,一夜暴富般,不再樸實,穿金戴銀,耀眼奪目,卻沒有內在的底蘊。」

CK:有時真係好難去講,只有親自去生活過先至會明。

:現在開場白可能要改下,因為大家已說了更多有內容的。

好。最後我想問下你,你的作品創作展示方式上,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考量,或者說,你的作品是把書裡的內容一張張地貼在牆上,然後一 些句子和圖片被marker 刪劃掉,當這個變成一 個作品放在展覽廳裡,你會如何理解這個作品?

CK:其實我本身冇咩特別意圖,因為想講嘅嘢實在太多,咁不如都唔講就算,刪走嗰啲句子都係有種我情感上嘅表達,因為整個事件實在太複雜,根本令我好唔舒服,冇咩唔畀得人睇,所以 show 曬出嚟,你睇到咩就咩,因為一方面個樣好 personal 嘅嘢,一方面係大家要面對嘅問題。

個樣=嗰樣嘢係

:有人說過,藝術和設計是完全不同的邏輯, 藝術是個人的,加入情感的;設計則是理性的,目的為本的,所以這次你是設計做基礎的藝術作品,個人看你的作品會覺得是在視覺上簡單直接中point。

( 我訓喇,得閒再傾 la hohoho) thanks and goodnight.

CK:我尋晚唔小心瞓着咗。

:你就好啦 我訓極都訓唔著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