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自性的覺知記《無邊相遇⸺四人繪畫展》

文 : 郝元春

攝影 : 施援程

無邊相遇,是在藝術世界裡沒有設限沒有邊際的一場開放的相遇。四個不同的生命,通過創作,找到了他們彼此的「共性」,那就是一種純粹的姿態去擁抱藝術。沒有對錯和美醜,只依照自己的心性、情感、想法、各自的際遇,在藝術裡釋放與展現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

導師蔡國傑提到一點,在每個人作品鏈的共性中發掘「自性的覺知」。這個概念是對於每個藝術創作者的一種意識覺知,也是必須要深深去體悟的。就像蓋一棟大樓之前,要先打好地基一樣,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地基建構模式」。

四位創作人通過這樣的「建構」過程,蓋出屬於自己特色風格的「房子」,而這個過程是取決於藝術家自身的成熟度,藝術語言的掌握程度等去體現的,最重要的是,從自身的人生經歷中去提煉這些畫面出來。

四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之間表現手法各有差異,但都傳遞出各自的美學感知,自性於當中表露無遺。

蘇俊傑作品局部

李文浩作品

蘇俊傑的作品很具實驗及探索性,特別在「材料的物質性開發」上很具獨創性。包括畫面的構成,材料肌理的表達上,特別是在顏料混合後,表面呈現出的大理石般的質感。圓形的畫框構圖也一直是他很喜歡的表現方式,看上去唯美又渾然天成。他這次展覽的作品分為兩個系列:依照進化論學說進行想像,呈現出各種變異生物的畫面,實質卻想帶出人類本身問題的「變形記系列」,他透過畫面生物的變異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與潛在的慾望,以繪畫載體本身的變異來打破二維空間及畫框的局限。而「無盡系列」則是更自由自在的一種探索。不依照原有材料的使用方式,去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好像在跳一場充滿色彩的 舞蹈,不講道理也不說故事,只沉浸在藝術的純粹之中。

樊景賢的作品大多以抽象的方式去表達。這次展出的作品都在講述他的生活經歷與感受,圍繞著他對於人生的看法去展開。他畫面中有很多線性的表達,像是風從畫面刮過,輕柔的或是強烈的,甚至讓畫面 有了一種速度感和時間感,也是他自身情緒的 體現。《十年》這幅畫正是代表他對人生的一些感悟。那些大圈和小圈象徵著他的人生經歷,在不同的時期,遇到不同的人事物,喜怒哀樂都在其中。

馬子維《野火》

樊景賢作品

蘇俊傑作品

看到馬子維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強烈的,包括用色更純粹和大膽,特別在「材料的敏感度」上面呈現。對古典的和諧色,有明顯的追求,可在他不同作品的畫面中找到相同的追求。他這次展出作品中,有具象也有抽象,如《野火》系列,以一個連續性的故事做分鏡表達;抽象 的如《白縫》、《黑裂》等作品。無論何種類型,他的畫面有一種灼熱與冷靜的矛盾特質,顏色深邃,大量紅色系的運用,像是黑夜之中的熊熊火焰在跳竄,星星之火在沉靜的畫面底 下燃燒。

李文浩是四人當中唯一用水彩做媒介去呈現他的世界的人,在展場中好像一股乾淨的清泉。作品《生(活)肖(像)》以十二生肖做主題,但不同的是,他從中滲透了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和成長作為概念去呈現。長長的紙張上每一隻生肖動物,經過他亦具象亦抽象的表達,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由心的表達永遠不落俗套。

我們雖然未曾謀面,但觀者的眼睛心靈與作品間的交流,可能是比日常交流更深入的一次對話。都說畫如其人,作品是不會騙人的。四位創作新人雖各自際遇不盡相同,但因喜愛繪畫,因藝術而相遇,將各自人生路上的情感印記以畫為載體,畫無形或有形,講訴生命的故事。藝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段發現之旅,每個相遇都是有意義的。下一秒的風景是什麼,誰也不知道,這正是讓人期待的。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