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劇場搏劇場 ── 觀眾力學
文: 楊冠瑩
攝影: 施援程
劇場搏劇場
劇場搏劇場(簡稱「劇搏」),不只是一個戲劇節,也是一個藝術組織。自2013 年起一直貫徹「接駁,拼搏,放手一搏」的概念,對劇場的前瞻性及可能性作探討;每年邀約來自不同媒介的創作人,展演實驗劇場作品,為澳門劇壇帶來新衝擊。「『拼搏』是不少創作人的精神,許多時候,把想法、觀察和藝術語言結合,需要一股拼搏的精神。『接駁』是因為創作需要新的火花和不同的視野,去把我們所見的事物慢慢發酵再拼合。另外也需要『放手一搏』,放手一搏指是我們的態度,無論做演出或者在這個城巿裡,希望和觀眾進行對話,希望打破戲劇或藝術的一些舊有觀念,進行新的嘗試。」劇搏藝術總監譚智泉說。
觀眾力學
劇搏走到第五個年頭,今年以「觀眾力學」為主題,這容易讓人想到觀演關係,這泛指創作人和觀眾之間的關係和張力。譚觀察到,於現今社會,觀眾除了在這樣的觀演關係裡,更多時候還參與了作品,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他認為這是一道使劇作成長、發展、轉化的力量,而用力或力學來形容這種當代的表演藝術作品的狀態恰當不過。「詩人夏宇曾說『我很愛我的觀眾,因我的觀眾一點也不愛我。』因為我的觀眾不喜歡被操作或教化,這樣的觀眾渴望從創作人身上獲取不一樣的刺激,這是促使創作人不斷跨越自己作出新嘗試的動力。」
非常一搏
今年劇搏共有八個演出,分成三個單元。首先是「非常一搏」,該單元由去年開展,乃階段性創作的試驗平台。邀請來自不同領域參與的創作人,期望透過這個實驗機會,使創作人除了慣常的藝術語言,思考更多關於空間、文本、不同媒介等劇場元素,在充滿未知的過程中讓概念萌芽並提煉其藝術語言。今年「非常一搏」劇目包括:由創作者兼舞者劉楚華夥拍另外兩位舞者劉嘉虹和張綺華一同演出的《人造玫瑰》,從馬奎斯的同名短篇小說引發,展開身體美學與人造物質的採樣研究;獨立音樂人兼寫作人 Sonia Ka Ian Lao,改編其同名小說《纖維絲》,並以音樂劇場和實驗影像,描繪一個被「皮膚」啃嚙著的深層世界;弦樂重奏組合Opus-A,則改篇1725 年韋華第(Vivaldi) 創作《夏》的篇章,結合古典音樂與現代科技,帶來新的演繹。屆時「非常一搏」的三個劇目將於舊法院進行,觀眾可於一晚內觀賞三個不同風格的作品。
搏上實驗室
另外「搏上實驗室」是從「非常一搏」發展而成的 2.0 集成系列,單元中有兩個獨立作品,皆於去年劇搏的「非常一搏」單元中初試啼聲。在得到各方的回饋後,創作人繼續深化演出,將觀念與呈現進一步提昇,達至完成度更高的創作。作品包括:本澳編劇杜詠琪的《手談坐隱》,劇中圍棋對奕和社運事件平行穿匯,看似互不干涉,卻又互相映照;以及由無伴奏音樂組WaterSingers,帶來聲音體驗劇場《音感2.0 》,觀眾將被置於漆黑之中,單憑人聲技巧,讓音符幻化成感知的觸點,帶領觀眾來一趟腦海中的旅行。
由2 0 1 3 年開始的「劇搏」,「小城實驗劇團」的團長譚智泉就擔任藝術總監,負責整體概念,與創作人溝通及提供協助和意見。
XX 搏覽
至於「XX 搏覽」單元則邀請海外的團體和創作人來澳演出,選取的不是殿堂級的作品,而是更臻成熟的實驗作品,無論是創作的內容、媒介甚至觀眾觀看的方式。今年邀請到三組來自亞洲不同城市的作品,同樣重視觀眾的觀賞體驗,以突破空間或感官的方式演出。 包括由來自臺北的「河床劇團」帶來《開房間計劃:催眠》,此劇有趣之處是每次只容一位觀眾獨自欣賞,並為該觀眾提供「催眠」,以意象劇場方式呈現一個親密連結的儀式,建構一個進入你潛意識的渠道。是一個獻給睜開眼做夢的人的表演;來自首爾的「Elephants Laugh」獻上《身在黑暗》,演出將在全黑的密閉空間進行,使觀眾感受自身與異體之存在,開放未知感觀。這並不是一個合家歡節目,這可能是一個測試你底線的試驗;最後是鑽研以不同媒介敍事的香港「眾聲喧嘩」劇團,為觀眾帶來《浮城.寂 Woyzeck 》,作品延伸自2013 年的《浮 城噪響》,以探索聲音敍事的角度切入畢希納 (Georg Büchner, 1813-1837 )的劇本《沃依采 克》(Woyzeck ),借鑑電影運用聲音的形式應用於劇場,將擬音藝術家的作用與角色套於劇 場表演。對聲音及文本解構有興趣的觀眾不妨留意一下。
「點象藝術協會」行政總監鄺華歡在「劇搏」的角色是負責推廣、資金籌集及觀眾培養。
BOK PLUS
除了創作上的接駁、拼搏,劇搏也致力於與不同的人、社群、單位進行接駁,期望累積各方面支持和連結,務求達到藝術自主和持續經營,今年與劇搏駁上的單位眾多,亦衍生了一連串的BOK PLUS 延伸活動。包括BOK Talks:與創作相關的專題講座;BOK CLUB╳MUGS ╳ LiveMusic:有別於往年的BOK CLUB,今年BOKCLUB 將於演出完結後,帶領觀眾移步至MUGS,在伴隨著現場音樂的輕鬆氣氛下一邊吃喝一邊進行演後討論;評地╳及時評論、平行寫作╳牛雜,作為劇評人的創作、分享平台,引領觀眾延伸思考,以自身體驗去理解作品,推動本地的評論風氣;還有街坊神秘讀劇會等等。比較有趣的是讀跑年代╳ Run of Page ╳ 邊度有書╳澳門文物大使:鼓勵創作人走出工作室,在專業團隊帶領下跑步,路線結合澳門的歷史城區,並在休息處安排城巿導賞,終點站於本地文化空間進行讀劇會。
除了與本地單位合作,劇搏更與外地的單位形成聯繫。包括與亞洲製作人高峰會合作,邀請外地的製作人到澳門欣賞本地創作,認識澳門的藝術空間及工作者,形成製作人和創作人之間的連結平台。除此之外,又與海外藝術節搭建平台,建立連結,互相推廣,包括:韓國木浦世界街頭劇慶典、臺北藝術節、馬來西亞的邦咯海島節。
今年6月,你也來放手一搏,觀賞另類劇場的實驗作品,感受新劇場文化美學的衝擊。
附-劇場搏劇場系列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