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總監的話—開場白

  • 李鋭奮
  • Mar 20, 2012
  • 2 min read

文/ 李鋭奮

起了這個名,随意聯想到:杂之古意、 之特徵、杂之想像、杂之延伸、杂之混濁、杂之不全、杂之断層、杂之不解、杂之提昇、杂之整理、杂之等待、杂之傳統、杂之任性、杂之追求、杂之創意…

也想到:開了個頭,又如何接下去的問題;

想到創作/意的產生不該只是眼前短暫的呈現,應該還有它延伸擴散的可能性,有時,展覽結束了,是否就意味著某些東西就可以消失了?還有沒有其它的部份值得引人深思的?有時它的產生背景、它和其它部份的關係都還可以做下去(說不定也值得去做),可能還有些來自不同層面的疑問或值得討論的話題仍可在另一個平台上持續下去—比如雜誌,當選用不同的語匯把它再檢視一番時, 或許又有另一層的發現;

再說堆積太久的資料如不加以整理、消化是無法成為經驗的組成部份,透過文字這個舞台去重新反省倒是個不錯的想法,它就象在與另一種聲音去碰撞,於互動中擦出火花,在光采中讓人看到平日忽略了的那些角落。

牛房倉庫這個計劃已久的季刋《牛杂》可不是隨意產生的大雜薈式刋物,我們想到不會只以宣傳活動為主要方向,也許只是一些背景元素,反而希望能以當下的社會現象為主題,每期都會選擇一特定關注點,雜誌內容由主題帶領、延伸。

這次,我們以“Inside,Out”「外边‧裡边」為主線,找來不同的artist圍繞它去探索,如從‘外边’的角度找來香港的著名artist劉掬色以她在牛房做的一次與別 不同的工作坊《食出色》為題,向我們呈現創作的另一層有趣之處,原來每人身邊已有好多有趣的出發點;另一 位也是鄰埠來已在牛房大倉以“Reality”為展示名稱的梁美萍Momo個展,談及她在外面不同場地的創作故事,另方面,又有本地的年青artist如Jeff、黃祺和家政會利用這個平台分享他們在澳門以外如橫琴島、或韓國創作的有趣經驗,讓我們近距離看到正在成長中的年青人是如何在創作路上一步步留下往前走的腳印,羡慕、期待也望多些同行者共行,這又何嘗不是各「牛杂」編委們的衷心願望。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2017 by ox magazin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