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進 ──劉菁兒作品展
春耕 牛房徵集系列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吾進》除了「我」進入這個空間的意思,同時意味「五進」 (註)。這五進分別是:樹藤、大廈、天井、屋內對食、 磚塊,並以走入庭院的觀賞視點安放。樹藤和大廈,探討城巿和自然的關係,途經天井稍作休息後,屋內對食和磚塊向內心發問,展望將來。
展覽作品以木為主要材料,菁兒表示,木最吸引她的是榫卯的結構和價值。榫卯講求磨合和平衡,這種一凹一凸的關係,適用於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入啱榫就如人與人之間磨合得宜,否則只是入唔到的錯榫」。「樹藤」正是此價值的延伸,作品不追求樹的形態質感,製作時並無預設草圖,唯一的計算只求入啱榫,這種隨機的發展方式,更貼近樹的生長本質。
展覽作品以木為主要材料,以入榫方式接駁。
「我認為無必要雕一條樹藤出來,無必要用人工方法模仿自然」。這件作品,只要拿走任何 一條木,便會整個塌下。「每一條木都互相依靠。正如人在自然、社會中的關係。」然而當我們困在細小的空間,不容易宏觀地看清萬物之間的關係。「榫卯結構講究的是平衡,不平衡就會塌下,但平衡非易事。」是否要在失去平衡之時,我們才察覺彼此之間的榫卯關係?
菁兒參照香港最高的兩幢住宅:擎天半島和日出康城,使用撿拾而來的床板製成窄長的作品 「大廈」。從休息的床、屋內走道,到升降機、 天橋走道、大廈,菁兒有感香港的空間都是被規劃的直線和高度,住宅都是一味向上延伸的方塊壓縮體,與舊時向水平發展、低密度的生活追求相差甚遠。
展場中間在半空掛上兩幅白布,印上水底光影的攝影作品,此乃作品「天井」,分割出一個停頓、思考、沉澱的獨立空間。
「屋內對食」探討生活的另一個基本要素── 食。陳列出一個進食空間,裡面擺放的食物,以木屑和化學膠水混合而成。比喻許多看上去美觀的食物,卻使用非常多人工的化學的元素。隨著都巿發展,食物不再與自然相應,土地也不再有機,卻很少人思考每日放進嘴裡的是甚麼,以及帶來甚麼後果。
作品「磚塊」同樣以木屑製成,上面寫上「地」字,「我只有一塊磚的地,那塊地卻不在地上,它在牆角,還要是死角」。過分獲取自然,使空間和材料貧乏,未來該如何築起自己的家?
《天井》
《屋內對食》
《吾進》系列作品,一再提醒過度發展所帶來的貼身影響,以及人和自然的依存關係。如果不想生活的地方有日會塌下,我們需要反思如何平衡人和自然的關係。
註 庭院間有門相通,走進第一個門算一進,走進第二個門為兩進,如此類推。庭院格局可大可小,小的可以只有一進,大的可以到三進或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