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影像及澳門的藝術生態與巿場 ── 專訪若瑟.狄莫
EXiM 2016 葡萄牙與澳門實驗影像活動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EXiM
若瑟(José Drummond)認為,實驗影像對影像媒介來說是一種挑戰,突破傳統影像的傳播方式,以試驗的方式去探求這種媒介的界限, 以及使用無窮的方法探索可能性,去體驗作品獨有的特性。而且影像更可使人保持頭腦清醒。
作為「EXiM 2016 ── 葡萄牙與澳門實驗影像活動」的策展人之一,若瑟負責葡國部分的邀片,他指希望將葡國藝術家的多元創作帶到澳門, 給實驗影像的愛好者欣賞,擴闊對實驗影像的想像。另外,他近年注意到藝術界裡男女藝術家不平等的狀況,包括發展機會、地位,所以致力向觀眾介紹更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希望使更多人關注這個問題。
若瑟‧狄莫 José Drummond
VAFA
若瑟亦是「VAFA國際錄像節2016」的策展人, VAFA是澳門首個向全球公開徵集錄像作品的國際錄像藝術節。希望以多元豐富的影像,為澳門觀眾帶來更多視覺體驗。去年公開徵集的作品當中不少作品探討當代社會問題如:難民和女性等議題。另外,VAFA與不同地方的策展人合作,把他們的影像作品帶到澳門,進行專題放 映;同時也邀請各地頂尖的藝術家到澳門舉辦講座。別於EXiM的是,VAFA 除了放映活動, 同期還有影像相關的裝置等作品展覽。
比較兩地藝術生態與巿場
在葡國里斯本,常年出入人口近一億,但當地居民只有六十萬,卻有多達五十幾間藝廊、博物館,加上學校都會教藝術知識,藝術風氣良好。反觀澳門,若瑟認為相當缺乏多元的藝術空間,也較缺少水平相當的展覽場地。政府和藝術組織需要作出更多努力來推動藝術。又指目前澳門最迫切需要的是加強藝術教育,提供學習氛圍和條件,推動相關藝術發展,令澳門的藝術發展更多元化,使大眾接觸不同形式的藝術,從而對藝術抱開放態度。
在葡國,藝術家全職投入創作,以作品交易謀生並不罕見。全職藝術家有更多時間提昇作品的質量及個人事業。但在澳門,藝術家許多時候需要接其他工作來維持生活和創作。若瑟認為澳門政府透過資助幫助藝術家發展是好事,但同時需要灌輸藝術家一個觀念:他們需要靠作品來謀生,需要以此支持自己的生計。
葡國有許多的藝術協會,向藝術家提供工作室等支援。政府也會資助藝術家,方法和澳門差不多,不同的是,政府審批申請時,履歷較出色的可以獲得較多資助,澳門對待每位藝術家則較為平等,但葡國的資助機制有利提高藝術家的競爭力。
葡國的藝術環境相對成熟,但藝術家也面對許多困難。幸於葡國的地理位置,加上她在藝術上和各國的聯繫,鼓勵藝術家前往各地發展, 比如到歐洲各國參展,增加曝光機會。在這方面,澳門還沒和鄰近地區形成良好的聯繫和網絡。很少澳門藝術家參與鄰近地區的藝術活動, 即使是中國、香港,也是近年才有較多的澳門藝術家曝光。
至於鄰近的香港,從以往的傳統藝術巿場轉變成現在更多人關注當代藝術,提供當代藝術的展覽空間,透過藝術節、藝術協會等幫助,藝術家有更多發展機會,也有條件創作較實驗性的作品,這是香港藝術巿場成熟的地方。在澳門,就算藝術家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也沒有藝術巿場去支撐其藝術發展,在許多方面令創作受到限制,不利實驗藝術的發展。
若瑟‧狄莫 José Drummond 創作包括錄影、攝影、裝置和繪畫。 若瑟‧狄莫的作品是對記憶和經驗的闡釋,運用了視覺語言來演繹身份和多樣品格的唯一性。 思維、夢想及希望,而另一面的自我又在何處體現出來,不言自明的問題提出了,卻多是沒有答案。
狄莫的作品表明了,在不受現實阻撓的情況下,我們無法輕易詮釋包含在作品之中的意念。這個可能性看來是存在的,但卻充滿著很多欺騙和謊言。在如此含糊的身份與現實之上,有著一個無容置疑的論點。
這種與主題上相關的記憶取材與各自投射的方法,有著彈性的審美觀。每件作品都有其獨特之處,並擁有一種通俗的語言,獲媒體從理論角度上伸展其含義所支持。可塑的決定,乃通過重新拿捏和觀眾與作者之間日漸增加的動態之變化而產生,從而對物質二元性的客觀化和調查給予不同的解釋。這種特定組合的運用和一定程度的操控,對於直接回應周圍的環境,產生了不同的含義和情境;以經驗作為出發點,這些含義和情境,往往被即時套用於那些遭受忽視的原本情境之中,而所產生出來的,是與時間和空間整合的視覺註釋──一個虛幻世界從中緩緩地浮現出來。
在夢幻般的影像中,廢除固有身份的可能性乃是一個焦點,在這裡作者的經營手法,如反射、 反映、轉向、兜轉及失衡均被一一運用。狄莫的最新作品系列,以一種麻痹感、暈眩和無秩序的感知作為愉悅的泉源,建立在可視和不可視之間,是對那些看不見的東西的分離。這些沒有規劃的規則,引領我們體驗那些不存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