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創造空間的故事經歷 ── 李雪盈的裝置作品

春耕 牛房徵集系列 文 : 郝元春 相片由李雪盈提供

當我們去欣賞不同的展覽,焦點不僅僅在作品,而包括整個空間運用,作品本身與空間的關係,都是屬於藝術家作品呈現的重要部分。用李雪盈的說話就是將一個不屬於你的空間變得有 「你」的存在。就仿佛在展場中建構一個你自己的世界出來。這個「世界」可以是你的實驗場所,也可以是你的情感器皿,流動著藝術家的疑問、思考,答案留給觀眾想像。

「不是空降,不是抽離」

李雪盈目前的創作以裝置為主,包括錄像以及影像。她擅於從生活日常的觀察出發,製造自我對於生存空間的意義的一種「歸屬感」。我想她的作品是富流動性的生長在不同的空間中, 一直在討論物件與空間場所的關係,那是一種實實在在物件與空間場所的關係,不是空降,不是抽離,好像在場所中的意義延伸至作品中,呈現給觀眾的過程,再由觀賞作品的經驗回到場所的獨特性。是她面對不同空間場域所作出的不同回應,所呈現出的一種經驗的製造,即自身對新空間的熟悉感,而當中這種經驗會變成不同的「故事」,通過作品展示於觀眾面前。

之後,故事還在延續⋯⋯

牛房是一個有著強烈性格的場所,它不只是一個展覽空間,它有著其特別建築結構及歷史背景,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實驗機會。而展覽的空間對於她每一次的創作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已存在的物件出發,營造一種氛圍,重新定義作品存在的意義。「它們是屬於我的 『故事經歷』,好像是我的歷史,帶到牛房這裡,是故事的延續。駐場時希望接觸到一些澳門的 居民,聽他們對牛房的經驗或一些小故事或收集週邊的物品,繼續累積牛房的故事。」

《之後⋯⋯》,是她這次牛房展覽的作品名,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作品不祇是生存於目前場所之中,它其實是個生命體,在不停的延續中。這次雪盈的作品分為三部份,其中兩件作品是沿用之前的舊作,利用相片和錄像等物件, 重新安置在展場中;另外一部份是這次根據牛房倉庫這個地方的特性而全新創作的作品,以錄像為主。

「我的作品會因應場地而重新組合,相片當中的飛機是為了那個地方而做,最後將它埋在那裡, 埋了已有一段時間,近期掘起,如考古一樣, 將過去特定時空的物件在新地方展示。」

從自身發掘,探討人文

觀看她以往的作品,討論的重點似乎與「人」 的關係更密切。從個人的原生家庭出發,討論當中的差異化,一種對自我身份儀式化的探究和回應。作品《Hometown》紀錄了自己回到父親的家鄉,用錄像紀錄不同文化背景的感知,生活的空間是如此不同;《女孩新娘布系列》展示了她對中國舊時傳統婚姻的感受,也是一項與自己母親關係密切的作品;聲音裝置作品《Listen and Learn your 'words'》是一件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感知差異的作品,也 是參照自身經驗的一部作品⋯⋯ 無論是探討空間與物件或者人,李雪盈去除了作品的屏障與界限,為觀者敞開空間,用她的「故事」,持續找尋自身對於生活的意義。藝術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所帶來的衝擊,更多的, 是喚醒我們重新審視的能力。我們可以做的是去尋找一個內外平衡的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喚醒與沈睡的差距,或許就在於我們自身所作出的回應。

李雪盈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碩士課程。自身創作與空間、 地方和人有關,探討人在空間裡如何製造「歸屬感」。藉日常觀察到的不同地方或物件,李雪盈以「製造經驗」來延續一種個人的人文情懷,呈現身處在這個城市中的感受,嘗試借藝術在香港這個城市空間中製造生命/生活的意義。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