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什麼要做展覽 澳門

文/攝影:施援程

沈浩然 澳門藝術博物館策展人

這個問題在我之前於牛房倉庫工作了大約三年時,是不斷問自己的問題,因為那段時間是我自己一個全職在牛房工作,原本一起工作的設計師關瑩及行政統籌阿J(李銳俊)都離開了牛房。當時牛房處於一個很少人來的時期,就不斷問做展覽的價值在那裡?當時有些展覽真的不是太好,但作為工作人員又要去做。會問究竟藝術對於人及澳門的價值,因為我總要找個理由給自己為何要做展覽,讓自己繼續走下去。我又曾經將這個問題問過阿J,我想她也許忘記了,她和我說:「你現在還在想這個問題啊?」而這個問題其實沒有解決過,到今時今日仍未有一個答案。

但後來繼續做藝術工作,特別這幾年很少問這個問題,因為我是相信藝術及展覽在這個社會上有自己的價值,我很記得剛大學畢業從中國大陸回來澳門時,在婆仔屋(牛房前身)第一次看展覽的感覺,應該是做「素描擴展I」及「看不見的城市」,雖然我是讀藝術,但很少看展覽,也很少接觸到當代藝術的展覽,單純喜歡畫畫而讀,但那時去到婆仔屋就覺得是一個很有趣的空間,很少人及很靜像進入了第二個時空一樣,感覺時間及空氣的流動都凝住了。我相信藝術是很有價值及屬於精神方面,物理上我們吃飯可以生存,除了物質及安頓之外,我們在精神需求是很重要,藝術能夠提供精神層面的需求。同樣地在這個時代一些快速商業的元素,例如電影或流行音樂都可以同樣提供相同的精神養份,可大部份都相對比較淺薄及在觸動你的共鳴,令到大家有共鳴能有銷售市場。但藝術除了這部份外,我覺得藝術是更行前一步,他會告訴你未見過的東西或是被遺忘的事,所以,對於我來說,藝術對比起流行文化及電影等是更加深層次的,當然亦有好的流行文化及差的藝術,中間差距未必有想象中的大。

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做展覽是很難的,特別是推介給普羅大眾去看當代藝術, 一來是四方八面的訊息及文化的差異,有太多的藝術活動及資訊同時在發生。作為一位策展人,覺得好的藝術是通過你去選一些相對好的藝術推介給觀眾,而在這個展覽場地可以提供一些展覽資訊給觀眾切入這個展覽,例如藝術家創作的時代背景,他創作時社會發生什麼事件,這些所謂的周邊資訊都可以通過展覽去統合給觀眾,而觀眾可以透過展覽去增加對藝術的興趣及理解,我覺得是可以通過展覽去做這件事。以前的藝術地區性會大些,最早前藝術等於宗教,大家會很明白畫什麼。我想當代藝術相對地比較困難,特別當地域不同時就很需要這些資訊去幫助,展覽可以做到這些功能,亦可以做到教育的功能,展覽及展覽場地都只是有百多年歷史,都是因時代及社會覺得需要而誕生。

我喜歡做藝術有關的工作,什麼崗位都沒有問題,不一定做策展,亦可以做佈展,現在在澳門藝術博物館策展雖然是我的工作,但很多位置的角色我都喜歡,與藝術有關的都可以。而在藝術博物館策展的成份不是太多,因為很多展覽都是整個在別的地方搬過來,可以在後期再組織的不多,在行政聯絡上花的時間最多,這幾年我做展覽都會先看完所有作品資料,看完後看看能有什麼感覺,覺得有什麼重點就去找資料,嘗試在展覽裡抽一些訊息出來,可能是前言,可能是後記,認為是重要訊息給觀眾去看,但到今時今日我都覺得很難去掌握。

我覺得澳門藝術博物館是全澳門資源最多的展覽場地,但不代表能做到最好,只是有條件做得好的地方。我也曾經在文化局文化活動廳做過展覽的工作,一個人擔起所有展覽的有關部份,連校對都要看。但覺得最自由的時期是在牛房的那段時間,沒有想太多,不要做得太過界就行,但在藝博館相對要想的問題會多些,以及人與人合作都是一個問題,但相對是有很多人去支援我。

羅婉儀 藝術家X鉛筆畫X雕塑X裝置

做展覽是因為想將自己作品做一個重新的整合,用我自己的概念將其佈置出來,等自己更了解自我思考的過程,無論什麼形式的創作都好,畫畫、影相或裝置也好,在創作中都需要思考,是在回應自己的生活、文化及社會等事情。而整合作品需要一個適當的空間作展示,以及與空間負責人或策展人溝通怎樣可以運用展場,中間要有妥協及協商,妥協是指雙方都可以從展覽中得到一些東西,不是純粹滿足藝術家,如果是單純這樣,其實在我自己的工作室作展示也可以。所以,去到一個公共空間做展覽,我覺得協調是很重要,能給予我多少自由度,與對方的角力及磨合中會有多少自己的成份要改變。之後再考慮到看展覽的觀眾,可觀眾對於藝術家是沒有能力去處理,涉及到本身場地的觀眾群或媒體傳播方式,不過,這方面並不是我需要做的,因為這是另一層的東西。所以回到展覽本身,還是從空間的擺佈看回我整個創作過程中思考成不成熟。

有些展出會要求不要做一些太複雜的作品,或要求能令觀眾容易明白作品,但我覺得如果沒有深度的事情,例如看書沒有理由看一些已經很明白的書籍,這完全沒有得著,而是需要看本身不懂或是令到我會去思考的書,雖然看一個展覽可以如同看消閒書及電影去理解,可我想我的觀眾群看我作品需要思考,至於來到看我作品的人是否達到我的想法,這並不是我要設想的事。因為是公眾的展場,如果場地有太多的限制,例如要作品易明白,是否在低估觀眾的接受度?藝術又怎能比以前更多的衝擊呢?

周寶玲 牛房倉庫項目統籌

一般人都覺得做展覽是把藝術品展示出來,我自己覺得怎樣去展示藝術品,帶領觀眾用另一個角度去看作品,當中的理念及故事,為何要做這些作品,都是很重要的事。像我老師說策劃一個展覽像聽一首歌一樣,由觀眾入場開始,怎帶出調子,一步步看不同展品及內容,怎樣走到一個最高潮位令到觀眾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東西及反思,最後一步是很滿足的離開展場,所以,空間怎去展現演繹,對於展覽是有趣的。

每個策展人或是藝術家,她們對於藝術的定義都不一樣,各自有詮譯及理解,以我的角色來說會是尊重不同類別的人,因為每個人對於藝術以及好與不好,都會有不同的定義,我是一個體驗的角色,看不同人以不同的方式去做藝術,去包容及理解她們的做法,如果連我都接受不到,怎樣去推介給觀眾解釋當代藝術或更實驗性的作品。對於好及壞的定義就像看花草樹木,不一定要真的很清楚是什麼品種,感覺到美、快樂與享受,不需要強求理解太多東西,當代藝術與欣賞大自然或親近動物一樣,我不需要知道貓的品種,我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每個人都會有喜歡與不喜歡的理由。

劉嘉欣 牛房倉庫藝術行政

展覽是由不同的人想表達她們讓人知道的事情,展出者的身份、背景、經歷及想法都有所不同,如果能將之在展覽上展現出來是很有趣,因為我喜歡在展覽上看別人怎樣想事情,會發現一些我從前沒有想過的事,展覽是具啟發性的。有時看到展覽會帶給我衝擊,在日常生活上的大事情或細微事情,之前我從沒有發現的,但就有人將它表達出來,為什麼要做展覽是因為做展覽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當我以一個行政的角色來看展覽,能幫助藝術家及策展人作一些文書處理及瑣碎事情讓她們更專心做展覽,也可以見到不同的人做事方式,及用不同形式去表達藝術,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展覽是可以用讓我知道一個陌生人(藝術家)的想法,看她們的作品像在溝通一樣,看藝術作品時可能會有很多疑問,也可能從作品中令我想到更多問題。有些展覽亦可以在很短時間讓觀眾了解到當時社會發生什麼事及別人對社會事件的看法。

張楚誠 牛房倉庫佈展

我不想說因為想做展覽而做展覽。我覺得是什麼形式及內容的展覽是最重要,展覽是因為有一個空間及平台可以作為交流的地方,它是一個載體,是容器給人交流。這問題像問為何要做演出,為何要寫計劃書一樣。

馮遠之 牛房倉庫佈展

藝術是與社會有互動及聯系,沒有這些東西藝術會很離地,展覽是因為有東西想與人分享,這是它存在的目的。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