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和我一起旅行」 ──李瑾倫沒有目的畫展 一句玻璃門外的問好 , 敲響屬於「我」 的創作之旅 。

文/攝影 : 李卓媚 圖片由李瑾倫提供

過往印象,瑾倫老師總與動物形影不離,常以輕鬆的插畫方式帶出一個個對弱小生命的探索和反思,而這次展覽卻有著不同類型的觀察,十分驚喜。在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方向不明的時候,機會不分大小,就是會適時提著一把給予動力的鑰匙,在生活裡調味搞拌,把原本屬於被動式的「出走」和「來去」打開,於是便展開個展。

「我」是主角,是「我」和「我」一起的旅行, 看見了嘗試用不同的視角來刻畫各種微妙的關係和細節,甚至投射出另一個似曾相識卻不熟悉的自己。風格時兒調皮,時兒寂靜,對事物渴求的目光像是用力凝固著一個個重要的「當下」,每張圖畫都有很強烈的注視感。

「抗拒的,接受並開始嘗試的,肯定的,無法割捨的,喜歡的,驚喜的,重要的,默默的,想要的。」這些感知、感受和感覺,她都衷於內在的坦白與真誠。回想與老師第一次見面交談, 眼睛圓圓亮亮,無時無刻炯炯有神地聆聽對方的話,溫柔相待,「尊重」是她對每個人送的第一份禮物。

畫圖之旅是怎樣開始的?

展覽的來由是去年臺中的「實心裡」(生活什物店)夫婦,大概兩年前已經邀展,他們希望我的圖畫可以讓人收藏,我從來沒有賣過畫,也一直很抗拒這事情。後來去了旅行,想著畫些沒有動物進去的圖便可以賣,每畫一張就加深肯定, 但最後還是沒辦法割捨,所以這次旅行是有目的,原本是要下定決心畫一批準備賣的畫。

李瑾倫(Chinlun Lee)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主修插畫。 與李瑾倫工作室大家庭共同照顧曾經無家的毛孩。專職插畫、工作室品牌撥撥橘與本東倉庫等商店經營,多將生活中動物入畫,藉由插畫語言詮釋對世界的理想期待,期待插畫與文字力量可以改變世界一點點。 繪本作品翻譯有多國文字,書本出版持續中。 臺北出生長大,現居高雄。

為什麼會選擇以展覽形式呈現?

會選擇展覽形式,其實是自己個性「懶」,之前沒有想過要做展覽,是因為這次的邀請機會。 雖然沒有特定計劃怎樣實行,但所獲得的超乎預期,有很多驚喜,暫時忘記品牌和商店的事,能回到最純粹的創作,好好面對這創作的三個月。 旅行並不是了不起的事情,過程卻讓我感激地有機會重新看看自己,有機會再讓自己變更強壯, 這樣的感覺很喜歡。除此之外,很感謝伙伴們能讓我像拋妻棄子似地專心出走畫畫,簡單地拿著一疊紙和水彩。

作品與商品是如何拿捏及取其平衡?

對我而言印成商品的選擇方向有幾點:1. 非常喜歡的也相信有很多人喜歡的。2. 喜歡也有一些人 喜歡。3. 喜歡但欣賞的應該不多。

我是以作品為主,商品為輔,在作品裡挑選能變成商品,並沒有刻意去規定,而無法賣原作是因為與作品產生感情,不忍心去定價,已經無法以金額衡量價值,反之以送給欣賞的人會更開心。 而出版書籍則不是談定價這件事,我常認為創 作是透過不同形式去表達自己對世界和事物的解釋,而書籍是媒介、是工具、是方式,去拉更多的人與我成為一夥人,有同理念,有同興趣, 所以我沒有以商業去計算所做的事情。

明天會擺出來一系列《尋貓啟事》(還在創作的 繪本)的明信片商品,這批明信片的印製則是有著使命感,希望藉由「尋貓啟事」來喚醒人對街 貓/社區貓/家貓/迷路貓的關注。並不是在明信片上喊口號,而是用圖畫安靜的力量來讓人注 意貓的面孔與神情,與貓有連結,於是進一步注意我期待可以引導到的主題。

能聊聊這三個月在歐洲的創作過程?和有趣的事情嗎?

在這三個月裡,每天都會迫不及待出門,想要很認真地觀察,會從早上11時前開始走一整天, 大致會訂一個方向,接著棋盤式地走,故意繞進各種巷子,能遇到甚麼就甚麼,最後拍照下來。走路的時候會一直有個聲音與自己對話,比 方說,當我遇到你的時候,心裡會默念:如果將你畫下會是甚麼顏色?用力記住對方穿的衣服, 尋找有趣的部分,然後再反問自己為什麼覺得有趣?這過程像是喃喃自語。當一天下來,回到住所,有些自以為白天看過一定會記得的東西, 在再次翻閱照片時,其實都早已忘記,幸好有拍下來,所以很多時候所拍的照都不是只為了尋找繪畫主題,更像紀錄。「今天結束後最想要畫甚麼?」這是給自己的功課,開始畫的時候不會完全對照相片,先很仔細地在心裡想一遍,再讓圖像慢慢朦朧地進來。

大概每天如是,有時候覺得在外面走路的時間比畫圖的時間更重要,都會走到滿足才回去。甚至到睡覺時還會想,今天還有怎樣的景物和顏色很深刻很想畫,例如這張「清潔隊員制服」,原本周圍有很多雜物,但只挑這部分來畫,這是巴黎清潔工人的背心局部,我對這個黃色印象非常深刻。

《清潔隊員制服》

也很喜歡巴黎的藥妝店,雖然每個藥妝所擺放的東西不一樣,但一定會在櫥窗擺放梳子,法國梳子很有名,他們會把梳子放在一塊大板子上排得很漂亮,不停地想怎樣能把這些井井有序的梳子完整地畫出來。在畫第一張「梳子」時,無論怎樣畫都無法表現新梳子的盛大感,於是展開第二張,卻發現永遠都無法畫出很整齊的刺,最後我放棄了,然而心裡有把聲音繼續說:「妳畫完了嗎?」另一把奇怪的聲音回答:「對,我畫完 了。」曾經有個朋友問,怎樣去判別圖畫的完成度?怎樣才算是完成或可以呈現?是不是就等於畫得越仔細?對我而言是一種感覺,有時候感覺再畫下去也就那樣,不要再勉強了。

《藥妝店梳子二》

《咖啡桌面》

這張「咖啡桌面」是跟英國的朋友看完設計展後,選坐在木頭吧臺喝著咖啡,在侍應服務的時候拍下照片,畫完後發現,桌上的每樣東西剛好都只有一個,像是煮咖啡的人、朋友和我,都是獨立個體,那一刻會相聚一起,下一刻又會再次離散,不知之後還能不能再一起,彷彿是一種不清楚的關係,有距離又似乎很親近。

那時居住的地方養了一隻叫 Jack的狗,剛認識的時候完全不理我,無論怎樣推牠都沒有反應,後來去阿諛奉承牠,現在變成很好的朋友,然後每天會在畫中「Jake 在廚房」這個地方很開心地等我,於是很想把這個地方記下來,用筆去解釋一遍,當時只拍下這個景,然後在圖畫上把Jack 置入,在實際的景物裡省略一些對畫面不重要的東西,我只想畫出只有牠的感覺。

《Jake在廚房》

為什麼這次與以往不同,多了動物以外的景物?

其實這些東西常在腦海裡,只是沒有畫出來。 有一陣子會決定不了自己的方向,對過去五年所做的事情快要麻痺,很想要跳出來,幸好伙伴們都很支持說:老闆妳趕快去旅行!所以就有了三個月可以非常專心的時間。剛開始還設定說: 好!我要完成的事情是,眼睛不要再只看著動物了,應該要好好看看動物以外的世界是怎樣,卻看到最後還是會回到動物裡。

當時住在巴黎的十六區11樓,在頂樓上能遠眺到全景的巴黎鐵塔,內心想著如果孩子們(小動物們)能擠在這邊有多好,幻想著為牠們拍大合照的樣子是怎樣。「一起去威尼斯」這是一列開往威尼斯的火車,原本背景空無一人,也想把牠們畫進去。

不過這次畫圖之旅最驚訝的部分,「自畫像」是這次旅行才開始畫,是從畫一張與狗狗Tony 合照才開始畫的,想仔細看清楚自己,結果並沒有太成功。

其實街貓是我們動物協會一直想要照顧的貓,牠屬於社區,住在附近,自由的來自由的走,我們不要街貓對我們太好,牠們能繼續保持一種能自足的野性,生病的時候讓我們把藥放進食物裡吃得到就好。我很喜歡鹽埕區(本東倉庫與灰灰商店的所在地),覺得是高雄最有友善動物的區域,甚至覺得在那區貓真的不需要結紮,因為有些結 紮完的貓會喪失戰鬥力,不過這區的夭折率還是 很高,比如野狗、天生的疾病、環境等,所以 牠們的壽命不會很長,剛出生的幼貓還是會找不到食物,居民不會對牠們怎樣,但牠們就是會夭折,聊動物是讓我最開心的事。

《巴黎鐵塔前合照》

《一起去威尼斯》

每次遇到孩子們離開會如何渡過?

回想養的第一隻狗狗過世後,開車的路上想著車撞過來就算般傷心,然後半年以內都無法去面對認識牠的人,假如你認識牠但不知道牠已經去世, 我卻很清楚牠已經不在了,會忍不住在旁邊哭, 經歷很多次後,現在不會了,就是必須要渡過。

對這次展覽有甚麼期許嗎?

相信每個人看圖時所讀到的都不同,觀眾會在圖中尋找與自己的相似點,可能當下會讓他們沉思,產生一些想法,我們也不可能會知道那些是甚麼,但就是隨意地讓他而去,不強求緊密的關係,單純默默的力量就是我想要的。我發現會喜歡我作品的人同樣會喜歡動物外,他們就像是潛在水底我也不知道是誰,是比較害羞、比較安靜的一群,然後久久出來跟我說:「我一直都有在關注你的圖畫。」

展覽結束後,未來有甚麼計劃嗎?

也因為這次,想要計劃未來每年都留些時間出走與自己獨處,這很重要。明年的計劃或許還是以歐洲為主,但其實很想去非洲畫動物,目前來看似乎還不能實現,但期待有一天可以有段日子(一個月)在那邊。

《自畫像》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