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的多元化存在美學 記「識界――瑞士行為藝術亞洲巡演」
文:郝元春
攝影:翁俊祥、劉俊傑
赤裸著身體的女藝術家,雙手緊握蠟筆,跟隨著背景音樂的節奏,身體作畫布,優雅而有力的上上下下塗畫舞動,用異化的方式呈現出肢體、舞蹈、行為、音樂以及身體上的塗鴉,完美的融為一體,所有的東西頃刻間得到了解放,極美妙。但霎時間竟也迷茫了,這是行為表演還是舞蹈表演?
此表演出自瑞士藝術家La Ribot 作品「雜記小 品」中的其中一幕。今年三月的澳門國際行為藝術節,特別邀請了一班國際知名的瑞士當代藝術家來澳獻藝,作為瑞士行為藝術亞洲巡演的最後一站。
La Ribot「雜記小品」
這次表演不同於以往,瑞士行為藝術家滲透並糅合了更多不同媒介的意識形態,表達方式更多元化,更靈活甚至更多的細節,同樣用身體探討問題,卻多了一份詩意,不得不說「表演性」的成份更強烈一些。這種沒有邊界的設定糢糊了所謂行為表演的面貌,但同時也讓人感到這門藝術的層次更豐富了。
瑞士的行為藝術家多數是舞蹈表演出身,在戲劇、編舞、音樂等領域都有各自的成就。他們多元化的藝術背景以及靈活的表演形式,跟歐洲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脫不開關係。當代藝術的發展在歐洲是長期互相交流的,而不是由單一的當代藝術社群所主導。策劃本次「識界」的瑞 士藝術家,策展人 Stéphane Noël 也說到瑞士藝 術家開放性跨界合作一直存在於舞蹈界,這次的表演也更體現了這一點。
在為期兩天的表演節目中,每位藝術家對作品都有精心的構思,用肢體語言結合劇場,舞蹈等元素創造了各自的敘事語境。
開場的表演節目「預覽酒會 Vernissage 」比較特 別,沒有出現藝術家現場表演,而是讓觀眾置身 於開幕表演場地中以video 的形式去觀看,讓觀 眾產生一種現實與虛擬交錯重疊的幻想。影片用略帶詼諧的手法,向觀眾展示了一個藝術展開幕場景中發生的一幕幕類似「情景喜劇」的表 演。由 2b company 這個協會中的三位藝術家輪 流上演藝術家、市長、樂隊成員以及觀眾,誇張的人物表現,各種醜態百出,荒唐的戲劇效果極盡諷刺意味。
Alexandra Bachzetsis 的作品「黃金 Gold」,音樂在其中是重要的角色。藝術家身著金色比基尼,在全黑場景中的一束金色的燈光下出演,恍如置身劇場表演。有趣的是,這場30分鐘的表演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去呈現。開始在伴隨著悠揚低沉的大提琴與雙簧管的交響樂演奏中緩緩展開,隨著身體的動作節奏,藝術家把一張張將置於地上的紙揉成紙團扔向四周,直至用盡。我們感受到一種充滿力量和優雅的女性形象。接下來觀眾面前的投影開始出現畫面,是剛才藝術家置於燈光前的相機所錄下的表演過程。此時的背景音樂換成了強烈節奏的R&B 流行樂,畫面呈現出黑暗中藝術家的身體以及地上的紙,這才看清每張紙都有字句,伴隨著強烈的音樂,再去觀看剛才一模一樣的表演卻頓時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藝術家運用這種反差,結合舞蹈、音樂、視覺藝術、劇場表演等方式探討了當代流行文化對女性身份的塑造,以及在重視感官刺激的消費文化中,女性是否被扭曲,甚至物化了女性本身?
Alexandra Bachzetsis「黃金Gold」
「玻璃浴Bain brisé」首演於2010 年,是 Yann Marussich 的作品。就海報呈現出的那置身在無數玻璃碎片的浴缸內的畫面已經讓人深覺刺痛。但在真正看表演時感受到的還有藝術家內心絕對的平靜。一進場赫然看到的是從白色浴缸中伸出的半截手臂,手緊緊握拳,深埋在玻璃浴中的藝術家將覆蓋在身體上的玻璃碎片慢慢向浴缸周圍扔下,玻璃跌落地面的聲音清脆作響,在空蕩蕩的黑色空間內傳遞著一種唯美而危險的氣息。隨著地面的玻璃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急促,藝術家一點點露出臉部,上半身,到最後整個人從玻璃浴中「洗淨」,弓著身子坐在浴缸邊,像是起床般的,平靜的征服了那些尖銳冰冷的玻璃碎片,猶如跟自己的恐懼對抗一般,終於從這場危險殘酷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重生般溫柔的美,伴隨著飄渺的音樂,讓人差點熱淚盈眶。當藝術家慢慢站起身,這時對望出現了,剛才緩慢流動的時間霎時間彷彿凝固了一般,觀眾有了強烈的在場感,藝術家身上的痛楚和壓力通過對望,似乎讓觀眾真真切切感受了。藝術 家 Yann Marussich 在演出後也坦言對於「時間」 與「痛苦」的關係在這場表演中的呈現。「如果你去思考痛苦,你就會痛苦;沒有時間去思考痛苦,你內心便會感到平靜。」
Yann Marussich「玻璃浴Bain brisé」
一對一表演形式的作品「名譽的勝利The Triumph of Fame」由藝術家Marie-Caroline Hominal 與不同的觀眾來配合完成。當觀眾懷著好奇心以及一點點緊張的心情進入藝術家設置的私密空間時,一個微型劇場空間形成了。藝術家帶著一個人臉模樣的紙面具,剛好遮住了鼻子以上的半張臉,紙面具的瞳孔有兩個孔,藝術家便透過面具望著觀眾,通過錄音機中播放的聊天般的語句與觀眾對話,有種現實與虛擬相互交錯的飄渺感。在狹窄的空間裡,藝術家與觀眾的距離如此近,那種即時的時間和空間感很強烈,但面具與錄音機的聲音卻常常讓人恍神。當藝術家把手套,高跟鞋,衣服一件件脫下,像是剝離了身上的偽裝,隨著錄音談話的深入,對方已經赤裸坦承相見,最後脫下面具慢慢伸向你面前,終於完全以開放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what' s your name?」最後一句,從藝術家口中 說出,將人猛然拉回現實。在這樣的一個私密空間裡觀眾隨著藝術家的表演,情緒以及身體都由緊張到逐漸放鬆,不知不覺將內心的情感通過藝術家的表演釋放出來,這場「約會」敘述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人窺見慾望,窺見人性之中的最真實的一面。
藝術家La Ribot 帶來的「雜記小品」是一部九十年代時期的創作,以女性身體無意識為主題的風格作品,由 13 個簡短精緻的短篇組合而成。一開篇的作品「Sin Titulo IV」藝術家側躺於地面, 用一塊滾動的圓鏡成為呈現身體的載體,同時觀眾看到藝術家背對著的身體,和鏡中顯現出的畫面成為一種對視關係,現實與鏡中的現實在空間裡變換,流動,像是一首無聲的旋律,表現方式優雅而富有哲理。
雖然每個章節形式截然不同,卻又渾然一體,藝術家的身體在其中變成跟道具一樣的元素,讓人更聚焦於動作本身,不斷對觀看的方式和內容產生思考,思考身體與物件之間的對話關係。
在這個空間裡,藝術家用身體去拉伸、收縮、跳躍、閱讀、混合⋯⋯身為舞者編舞的 La Ribot 還結合了古典芭蕾和現代舞的元素,展現出她不僅僅是一個舞蹈家,還是一個實驗風格強烈的藝術家。整個作品流暢簡潔,充滿野性,幽默又荒誕的詩意風格。
「公爵夫人Duchesses 」在牛房的後山演出,正當夜晚,兩位藝術家 Marie-Caroline Hominal & François Chaignaud,站在石階高處的平台,在兩束光的照射下,轉起了呼拉圈。長達 40 分鐘的轉動,當中藝術家一邊旋轉一邊作出各種肢體動作,先不論作品意義如何,單是這樣長時間單一動作的體力消耗是十分驚人的。隨著長時間的轉動,這場儀式般的表演讓觀眾似乎漸漸進入「催眠」狀態,而這場「舞蹈」似乎永遠沒有盡頭,可以無止境的旋轉下去⋯⋯
Marie-Caroline Hominal & François Chaignaud「公爵夫人Duchesses 」
其實,行為藝術與舞蹈的界線在哪裡?區分它們是否真的如此必要?從文化淵源上去追溯行為藝術與舞蹈(現代舞)之間的關係,都是通過身體自由表達思想與精神,本質上並沒有太大不同。這使得行為藝術與舞蹈藝術之間有著很多相似點和不可分割的關係。也許這種難以界定的關係便是表演的魅力,硬性的去定義、框架,或許會失去原本的模樣和可以延伸的力量。無論行為表演形式如何變化,藝術本身是無對錯的,其未來必定是向著跨界以及多向發展的,而藝術家的職責在於如何用身體思考,重視文化的體驗與可拓展的場域,身體才可以得到自由而體現出它的存在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