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播種者要遇到好的土壤――訪馮漢紀談港澳攝影

文:施援程

相片由馮漢紀提供

澳門社團文化很盛行,其中以攝影為名有十多個非牟利團體,歷史最悠久的是澳門攝影學會, 已經成立58年,行家在傾計的時候會以「老會」 來稱呼,其餘較活躍的是澳門數碼攝影學會、澳 門沙龍影藝會、澳門攝影沖印業協會及易攝影會 等,這些攝影會近十年間每年都穩建地策劃與 攝影有關的公開項目。會中的主幹大部份都是老會的成員分支出來,所以,形成了一個差不多的 風格,例如國際沙龍比賽就有三個會定期在舉 辦。而且政府與攝影團體合辦的比賽比起任何 藝術媒介都多,一年起碼超過三十個,有很多接 近的題材。打賽打龍這些字眼在影友中常常聽 到,參加外攝旅行團,參加港澳友會的會慶,相討用什麼相機及鏡頭也是熱門事項,無疑這是 澳門攝影的大狀況,而我這個以上均不參與的 影友,在這個圈子裡十多年算是異數吧!

我沒有歸納自己為另類,只是我覺得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我在牛房這個空間做較實驗的策劃,在澳門數碼攝影學會做平面設計及協助展覽等的事項,確實近幾年都偏重在牛房這個空間 上,因為可以落實做到想做的事情,而數碼會每年都是固有形式的運作,缺乏比較大膽的嘗試, 但很容易吸納入門級的攝影愛好者。在大部份攝影學會都做相同的項目時,形成了單一方向。 當然牛房並不是一個攝影空間,她包括所有當代藝術的界別,也只是今期牛雜內容是有關攝影, 而我把兩者扯上關係,無不是想讓《牛雜》的讀者可以了解到澳門攝影的大狀況。

而今次也專程訪問了香港著名攝影師馮漢紀,十多年前在數碼會認識他就覺得他獨樹一格,出 席什麼隆重場合都是便服示人,與嘉賓的西裝形成對比。他出生及少年時期在澳門,而且與澳門的交流很密切,在香港甚至參與3個不同領域的攝影圈,可算是我認識唯一一個跨攝影圈度最大的人,以他的角度來論述兩地情況是最好不過的人選。

Chan Ching Kwan,「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攝影深造文憑畢業展覽2016(第三屆及第四屆畢業生)作品」

你覺得在參與攝影社團的影友,與獨立出來的攝影師,會否互相有交流?

澳門這些學會及沙龍風氣,其實是香港的複製,所以,香港大環境的攝影文化狀況與澳門完全一樣。早在 80 年代,已經有幾個朋友嘗試與傳統學會溝通及想改變固有形式,但結果是「NO」, 我們在說藝術或是攝影上的「什麼是真?什麼是美?」詞匯上是相同,但大家詮譯是完全不同,像拿著不同的字典,是溝通不到,兩條平衡線。無可否認攝影本身是可以令人著迷的一個媒介,但亦同時相對是一個很被動的媒介,可大圍玩攝影的人在使用被動媒介之中更被動,不會主動出擊。

你覺得攝影的狀況和生活比較平穩有沒有關係?

香港始終整個社會變化相對澳門來說大很多,澳門更加平靜,我以前也是生活在澳門覺得是一個很鄉村式很平淡生活的小城,沒有什麼大發圍。所以,以前老人家說要搵食就要去香港。近十年回歸後香港冲擊更大,相對來說澳門更加沉。

Agnes Ku,「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攝影深造文憑畢業展覽2016(第三屆及第四屆畢業生)作品」

近年來澳門經濟好結婚率高,造就很多專業婚紗攝影師,算是攝影的一個可發展行頭。

但在整個商業市場裡,婚紗攝影是歸納在另一圈子,絕大部份拍婚紗的很少涉獵到其它商品攝影,兩者其實很不同,分得很清楚。在澳門現在多了婆仔屋、瘋堂十號及牛房這些藝文空間都是一件好事,問題是怎麼去推動。但這幾個空間的資金也是來自政府嗎?

都是政府資助,澳門是畸形的地方很單一,其實也可以不是這個狀態,但由於政府資助較容易,形成了懶得去找別的資金。

就好像人人都做公務員,關乎社會上的人有沒有不同的心態及追求。香港最近這幾年變化都很大,多了一批新進年青的攝影師,我們都很著意去培養這批人。但澳門似乎種不到出來,記得在 2010年我在香港辦一個兩岸四地的攝影節,澳門是找不到人選,找到李銳奮及黄豪生都提供不到適合的相片,之後找到一個在北京攝影學院讀攝影,少之又少,到現在來說就更加少。

即澳門攝影愛好者很多,但在專題攝影上很缺乏,持續攝影並且有主題或大方向的人不多。

維持這件事是最難的,現在沒有去拍專題及深入探討的生態環境,有沒有展出場地,有沒有心人去推動,及教學環境等都是重要元素,這幾年香港國際攝影節也帶動了很多人(馮漢紀也是其中一位發起人及策展人)。

Yan Chan,「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攝影深造文憑畢業展覽2016(第三屆及第四屆畢業生)作品」

你是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的攝影深造課程的籌辦人及導師,辦教學關乎學校的體制及老師的教導方式,因為在人人都可塑之下,其實教學真的好重要。

如果小時候就喜歡攝影,然後讀攝影學士再到碩士創作方向會越來越窄,包括思路及眼光都會較狹窄。而 HKU SPACE 是學士後的課程,只要有學士學位什麼人都可以讀,這反而顧忌更少, 你真的要看他們的展覽。(5月份剛好有一個第 三屆及第四屆學生畢業展)當初我向院長提出辦學的各種要求時,他能接受,也由於算是校外課程,所以很多校本部的規條也不需要遵從,自由度大很多,課程進展也越來越好,起碼在學生的作品看到這現象,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這麼多年以來,我都把重點放教育方面,我與同樣理念的朋友一起兼負起播種者,辦教學辦展覽。澳門除了市場細難生存外,還有就是土壤問題,你可以播種,但沒有這種生態,所以個別的物種很難成形。

Tsang Chor Hang, Herbert,「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攝影深造文憑畢業展覽2016(第三屆及第四屆畢業生)作品」

馮漢紀 美國芝加哥藝術院學校藝術碩士

資深攝影藝術家及教育家 香港攝影文化協會榮譽顧問 香港大學SPACE 攝影深造文憑課程兼任講師及課程統籌主任 香港宏恩基督教學院客座教授

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兼攝影系主任

曾任:

2007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策展人 2010年香港國際攝影節《四度空間》——两岸四地當代攝影展策展人 香港文化博物館《城市漫遊者》——社會紀實攝影展策展人

2014年香港國際攝影節《傳統—反傳統》攝影展策展人 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評委,亦為香港美術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發展局、民政局及美國《光圈》雜誌顧問。

作品除在中國及香港以外,曾於美國各州、芬蘭、蘇格蘭、丹麥、日本及荷蘭等地展出,亦獲香港文化博物館、中國廣東美術館及海外國際機構所收藏。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