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饗宴之約——瓦旦.塢瑪

文:郝元春

攝影:施援程

瓦旦.塢瑪

台灣

1958年生,台灣泰雅族原住民。於2004年創立「水田部落」,現任「水田部落」藝術總監。於2004年發表《禁止攝影》後,陸續展開行為藝術作品迄今。2009至2015期間參加台北、北京、首爾、菲律賓、青海、印尼、杭州中國美院、墨西哥、新加坡、澳門、西安、曼谷等行為藝術節。

在本次的採訪中,瓦旦.塢瑪先生一開始並不在我的名單內,但這次見到他之後我才突然想起,去年我第一次在牛房觀看行為表演時印象深刻的那個節目是他的作品。在漆黑的空間裡,他用彈弓將擺放在地面反射著光線的圓鏡一一打碎,碎裂的過程窒息、危險,而又撲朔迷離;之後用身體包裹碎鏡的刺痛行為來完成一場無法「重圓」的夢。

記不太住他名字的我,今年再見到他本人的時候才對號入座。瓦旦先生人很隨和,也許是不熟的關係,話不太多,我甚至都沒有好好訪問他,只是在演出後閒聊了一些話,加了彼此的臉書。想問他問題的時候,他讓我去舊法院的行為藝術文獻展上再看看他的作品。

雖然對行為藝術了解不多,不過行為藝術讓我看到了藝術真正的那種「生命力」,一種偶發的,全靠身體行為去創作的激情呈現。如果說其他藝術表現更重視過程之後的「結果」,那麼行為藝術的重點是「行為」以及「過程」,更有一種「當下」的意味,觀眾與藝術家一起參與的那個時空是不可複製的,這個完成的過程像是一次邀約,一場遊戲,一回探險,藝術家本人也不知道下一秒是怎樣的情景。近距離觀看行為表演與一般表演藝術不同的是,那種身在作品其中的似真似幻的感受。你可以感受到藝術家迸發出來的活生生情緒,跟隨著藝術家進入作品,感受到他的身體的敘述,高潮起伏,慢慢結束或是嘎然停止。

今次澳門行為藝術節的表演中,瓦旦.塢瑪給我們帶來了一場《饗宴》。身為台灣資深的原住民行為藝術家,他身上總是有一股原始誠懇的能量,源源不絕。看他赤身在塗滿食用油的地膠布上小心翼翼地行走,用自己的身體做了一道蕃茄炒蛋。還有餐前水果飯後紅酒,牛房倉庫裡彌漫起一陣饗宴的氣氛,觀眾也紛紛前去「赴宴」。剛才被瓦旦一個個切一為二的水果,轉眼已變成觀眾的肚中餐。這個看似和樂融融的《饗宴》源自瓦旦小時後對母親的回憶,但在行為的內在意義上融合了他對於「切割」的理解。這個作品他以前之南北愛爾蘭都做過表演,這兩地的切割情形讓他聯想到現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他大刀闊斧的斬開一個個蔬果,和後面將雞蛋與蕃茄混合的兩種不同行為,到最後的皆大歡喜喝酒慶祝,這在我看來帶有一種反諷意味,滲透出切割與融合的這兩種極端情形的不同情緒,同時也流露出他大多數作品也在討論的身分認同問題。不過這也只是我自己的解讀,行為藝術之於每一個觀眾都可以產生不同的面向的理解。

藝術終歸是一種方法,或者說是一種途徑,我們可以在裡面發現自己,尋找認同,與這個世界對話,也許你能找到答案,也許什麼也找不到。這些豐富的令人有無限思考空間的行為是藝術家蓬勃的生命力,瓦旦•塢瑪用他的身體邀請我們「品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饗宴。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