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淺談非營利獨立空間之定位與發展概況

文:楊冠瑩

今年十月,牛房策展人吳方洲代表牛房倉庫,分別參與了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視盟,AVAT)主辦的台灣藝術家博覽會(藝博 ), 以及在深圳畫院美術館進行的「空間意識形態」獨立空間文獻展。

牛房策展人吳方洲代表牛房倉庫,於10月18日參加了由深圳何香凝美術館主辦 的「獨立藝術空間的生存方式」及「空間意識形態」獨立空間文獻展,介紹牛房的營運及展示相關活動。

已邁入第14 屆的台灣藝術家博覽會,邀請了多個台灣和海外包括日本、北京、香港、越南、澳門和韓國的藝術空間,以國際規模的博覽會型態開放分享給和視盟同樣在替代/另類空間經營上努力的藝術空間一個展區,並將藝術機構個別獨特的生機展演內容介紹給廣大藝術群眾。而由何香凝美術館主辦,在深圳畫院美術館進行的文獻展,則有來自北京、香港、澳門、上海、台北和英國曼徹斯特等具代表性的十五個獨立藝術空間展出其創辦歷史、曾舉行的代表性學術展覽、活動和文獻資料等。藉此機會,牛房倉庫以澳門非牟利民間藝術組織的角色,對外展示自己對藝術空間的經營理念與活動特色。

吳方洲對非營利獨立空間所應該具備的特質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坦言,非營利獨立空間最重要的是思想獨立,包括不會被任何敏感事情或主題所箝制,要以自由與開放的思想態度,直接面對這些東西,不應該有自我審查、藝術審查。實際上,獨立組織都希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東西。當然,非營利性質的組織團體都要生存,當提到資金問題,他認為如果接受贊助,理論上已經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組織。因為當一個組織接受了某方的資助或利益,其他人就可以質疑它,質疑受資助的活動是否仍具備其獨立性。

「空間意識形態」獨立空間文獻展,牛房倉庫展示部份。

各地區獨立空間的情況及界定

在深圳文獻展中,主辦單位對各個地區的獨立藝術空間做了詳細資料搜索與實地考察,比如在上海,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找尋對象,結果發現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獨立空間並沒有很多。而由於在北京的洋人相對較多,所以相形之下,獨立藝術空間也更普遍繁盛。雖然如此,主辦方在搜尋過程卻也花了不少時間,因為比起多元藝術活動空間,北京的畫廊相對比較多,加上部分非營利空間開發了銷售市場,故此,這類藝術空間就不會成為他們邀請的對象。

然而,符合條件的獨立組織當中,也有許多仍會在實行計劃項目時接受國際基金的資助,但這些組織依然以「獨立 」的藝術空間自居,所以界定獨立與非獨立是相對的。若要按照「獨立」的最高標準,即完全不收取任何資助,這是非常困難且理想化的,畢竟經營藝術空間需要經費,接受資助生存的組織應該要做到不被資金來源所影響、不被贊助方左右自己的計劃,具備獨立精神的條件,只要能夠做到這個準則,就已算是達到「獨立」定義的基本指標了。對此,吳方洲進一步地分享說,在深圳當地,主辦單位原本也找不到符合獨立空間條件的對象,後來遇到一間由一位非從事藝術行業的女士創立的空間。這位女士對藝術很感興趣,也找到願意資助的人,這些資金足夠她租下一個空間,並幫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此情況也符合了獨立空間的原則。

國外方面,英國的非營利空間與本區域一般認知的有所不同,他們的獨立空間有些是幾層樓高的中心,運作費用也非常充足。另外,他們同時包含商業元素,比如以出租咖啡室等方式取得部分經費,是資源與設備齊全的豪華藝術中心,當然也是個很專業的藝術中心。即使如此,他們的組織也以獨立藝術空間作定位。比起中國或鄰近區域見到的所謂獨立空間,像是牛房,空間和資金皆來自政府,但規模相對小,以至於對非營利獨立空間的印象和想像截然不同。

台灣方面符合條件的獨立組織相當多,可以說,台灣獨立空間的發展一向來都很蓬勃,並以各種不同模式出現。歷史最悠久、深具影響力的要數伊通公園。相對的,牛房也是歷史悠久的,其獨立性,最起碼有精神上的獨立,或實際操作也都一直在維持這樣的立場,基本上是遵循著自己的方向來運行。總體而言,獨立藝術空間的界定在不同地區或許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吳方洲認為,堅持獨立精神才是最關鍵的指標。

台灣藝術團體聯盟

至於台灣的藝術家博覽會,有別於商業的博覽會形式,為了避免大眾對其公平性產生疑慮,以及從中獲利的遐思,當中並沒有銷售行為。台灣是自由民主的社會,大家對公平性會主動提出質疑,因為視盟是非營利團體,所以在這方面,吳方洲認為主辦單位會自動自發迴避,盡可能不涉及商業行為,以維護非營利的準則和形象。

視盟是一個擁有超過八百多位個人或團體會員的全台灣藝術團體聯盟,運作經費獲得民間基金會和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今年他們以台北花博公園的爭艷館作為展場,挑戰超過六千平方米的展出空間,是視盟歷屆藝博規模最大的一次。比較於參與一般博覽會所需要繳付的驚人費用,視盟給予的條件較有親和力,而牛房也足以應付,作為對外宣傳是個良機。

牛房策展人吳方洲代表牛房倉庫,於9月30日參加了由視盟主辦的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這次台灣藝術家博覽會,牛房倉庫這次邀請到李少莊、唐重、李綺琪、吳方洲、施援程、蔣靜華、郝元春等七位藝術家。

牛房倉庫的定位

儘管牛房給人的獨立空間形象不是很鮮明,或者對這個獨立空間所辦的活動項目太多元面向,而不確定牛房的確切方向和立意為何,這或許只是牛房對於外界不算非常活躍所致。為此,這次積極參與了兩個宣傳牛房的活動,旨在推廣及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空間。

在活動展場上,吳方洲希望自己盡可能以更準確而簡短的文字去形容和介紹牛房,他強調,牛房是一個社區型的非營利獨立空間,它的所處地點確定了牛房的其中一個方向,就是要和社區(緊密扣合)發生關係。與此同時,在藝術脈動上所要貫徹的重點則在於成為青年藝術家與當代藝術的交流平台,這是牛房一直堅持的事。另一方面,牛房也做兒童藝術,有別於傳統的兒童工作坊及作品展,牛房的兒童藝術較為「實驗」,包括導師的教學方式和展覽的呈現形式,皆抱持著開放的態度,以啓發兒童為理念。

相比一些目標明確且方向集中的獨立空間,吳方洲表示並不介意牛房被認為是旗幟不鮮明,他認為那是實際環境的因素與特色,之間存有差異性,彼此各有堅持和存在價值。而牛房除了展覽、演出、講座,還有各種類別的工作坊和課程,這些項目不局限在藝術上的某條單向路線,對象也不只鎖定藝術家們,而是開放給任何有需要和對項目活動感興趣的普羅大眾。因此,牛房是多功能型態的空間,受眾層面廣闊多樣,既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亦使藝術推廣更為有效。

備註: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受邀參與空間

台灣:么八二空間、水谷藝術、文賢油漆工程行、海馬迴光畫館、草埕文化藝術工 作室、絕對空間、齁空間、 伊通生活空間、竹圍工作 室、奧賽德工廠、新樂園藝術空間、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海外:TAKIB 藝術文化基金會、藝述館、活化廳街坊會、Sàn Art、牛房倉庫、Open Space Bae

深圳「空間意識形態」獨立空間文獻展

受邀參與空間

北京的 I:project space、 香港Para Site、英國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香港錄映太奇、澳門牛房倉庫、上海上午藝術空間、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等十五家藝術機構。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