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腦背山下──記《今日橫琴影像創作展》

文:謝嘉豪 攝影:施援程

可能我們都過於依賴主流傳媒,卻把很多社會議題習以為常地面對。然而,這種 「Take it for granted」的態度,卻可能做成無可挽回的後果。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論攝影》 中說:「真相往往是被告知的,而不是知道的。 如果沒有話語或寫作( 紀錄),將沒有什麼真相可言。」攝影用來紀錄並揭示一些我們有時是經驗不到,甚至無法想像的事實。

《腦背山下――今日橫琴影像創作展》由李銳奮策劃,是牛房三年內第二次以橫琴為主題的特展。今次由幾位年青攝影師去紀錄這個一直與世無干的小島,如何驟變成一個充滿詭異氣氛的島嶼。而參與攝影師包括:孫彥、李芷滺、葉澤森、何家永、鄧國豪、楊文彬、梁祖賢、楊俊榮、李灌原。

策展人李銳奮表示,計劃在三年前已開始,第一次展覽是一個介紹,向觀眾展現橫琴的模樣。「三年前,橫琴已經開始被發展。那時分隔大橫琴與小橫琴的東西兩堤還在,但今年去的時候已經看不了。」他說。橫琴幾年前落實興建大型遊樂場,島上有很多村落都因此而徵收了,村民的生活型態完全改變了。李銳奮今年初起,帶領幾位參與計劃的年青攝影師到橫琴進行攝影創作,「今年去的時候,已經差不多臉面目全非,連馬路都已改道了。」他說,橫琴正興建一條貫通全島的幹道,該道路更被定為「國家級」道路,但沿途經過之地,卻沒一處是與當地居民連接的。

三年前,橫琴攝影計劃由另一批攝影師紀錄了開發初期的影像,今年攝影隊伍走得更深入,在山上找到一些僅存的村落,他們從另一角度拍攝橫琴,在展覽上展示出兩次拍攝的作品,比對出這兩三年的急遽變化。此外,他們更與當地村民交流,拍攝村民的生活及處境。「我們到了一條村,叫舊村,那裡的居民因倍償問題而不肯遷走,發展商為免影響遊樂場景觀,於是用鐵皮圍板封住整條村,只留下一個出入口。」李銳奮說,村裡的設施已經殘破不堪,村民只用最原始的方式來維持生活,於是攝影隊便挑選了這村作為題材之一。

此外,在山上另一條村裡,他們認識了一位前任村長。那條村只餘下幾戶人口,大部份是老人家,而前村長十分好客,與創作者分享了很多故事。前村長對橫琴的發展表示非常樂觀,認為發展一定比原來好,他的家人都到了市區居住,而他覺得有責任要留下來看村,所以依然留低。這又給出了另一個角度。李銳奮認為,三年後再次走上橫琴作紀錄,是有很大價值,「是想要告訴大家,橫琴所面對的事,是現今中國每天所發生的,這種發展模式,是大陸的模式,每天都在重覆複,而且這次發生在毗鄰澳門十分貼近的橫琴,希望藉此攝影展,能讓大家多點關注,讓大家多點反思,為何這些東西會消失?消失得那麼快?為什麼是這樣消失?消失的,包括那些自然風貌、海岸線、紅樹林及村落的文化等⋯⋯」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