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藝術就是創作者觀看世界的方式──李銳奮

文:Mr. 海 相片由李銳奮提供

「這些照片很有音樂感」還記得四年前李銳奮初次看我拍的黑白照片時曾這樣跟我說。當時牛房倉庫正在徵集新人作品,我投了黑白和彩色兩組照片,有幸得到會面的機會。他在我面前毫不費力迅速而果斷地從那些黑白照片中挑了一部分照片出來,說這些可以用來展出。期間他曾指著一張當時我覺得還不錯的照片說「這個有點刻意」,然後又指著另一張說「這個蠻有意思」。儘管我不是他的學生,但因緣際會下卻得到了這樣亦師亦友、點到即止的提醒。

李銳奮.澳門.攝影藝術家

這系列的黑白照片都是李銳奮在法國留學時拍的相片

認識李銳奮已經很多年了,但彼此仍談不上很熟悉,對他的了解主要來自他寫的《邊走邊看》攝影文集和他過去多個攝影展出。雖然我經常會在各式各樣的展覽場地或偶然在路上跟他碰面,但卻很少有機會可以坐下來跟他請教並暢談攝影與人生。早前接到編輯的邀約,所以我得到這次採訪他的難得機會。整個訪談我問了他很多問題,也聊了一些題外話,當中令我打從心裡感到高興的是發現彼此的共鳴原來竟然會有這麼多。從事攝影創作和教學工作超過二十年的他彷彿一點架子也沒有,好像也極少會跟人說教,而且他給的意見往往都不是封閉性的,反而是要人自己花時間去領悟。

他在澳門當新聞記者時愛上法國新浪潮電影, 86 年決定放下工作赴巴黎尋夢。起初在巴黎第 三大學修讀電影,摸索後發現自己對攝影有更濃厚的興趣,取得學位後於是又跑去念了藝術 攝影。就這樣,一個人在巴黎生活了八年。91 年 他曾參加法國攝影博物館舉辦之街頭人生 「國際攝影比賽」 獲一等獎,作品更展於巴黎大皇宮展覽廳,並由攝影博物館永久收藏。從那時開始,他至今一直對街頭紀實攝影情有獨鐘。我想他除了在學期間受到法國著名攝影家布列松的作品深刻影響外,跟他凡事不強求不刻意的哲學觀也不無關係。然而,不強求不等於沒要求,不刻意也不等於不用心。在創作路上,他既是那種嚴謹認真、會不斷自我要求和默默提煉作品深度的人,擁有遠大抱負但同時又不會功利地想要急於去成就什麼。或許,他覺得用自己的節奏歡喜隨緣地默默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還更重要些。事實上,由籌辦經營婆仔屋藝術空間到牛房倉庫,多年來他策展過無數展覽,他一直著力推廣藝術的多元面貌,也邀請過世界各地眾多出色的藝術家前來澳門展出作品,這方面的成績,相信熱衷藝術的本地人都有目共睹。

他不見得每天都會拍照,但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總會不厭其煩的放一部徠卡小相機在身邊。他跟我提到,他在法國時有個朋友認識布列松,說他平日看人或觀察事物的方式相當不一樣。其實好的攝影者,即使他不拍照,他還是會用心去觀察他身邊的人事物,並不斷嘗試使用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李銳奮熱衷拍黑白照片,認為黑白的自由度更大,因為可以忽略色彩的負擔;而彩色照片對他而言則更為寫實,它更直接地如實反映你肉眼所看到的景像。他早期就用彩色菲林拍過一系列的古巴照片,相隔十年後在澳門做了《古巴、古巴》攝影展,同時也出版了同名影集。他回憶說自己在古巴時喜歡獨自遊走在古老城市的大街小巷裡,有時也會跟悠閒好客的當地居民聊天,更曾受邀到陌生人的家中作客。當時的古巴還相當封閉而且又是配給制度,所以當地人拿食物去招待他時,其實意味著他們是把原來三人份量的食物四個人一起分享,所以讓他格外感動。有關古巴的回憶彷彿都充滿著人情味,所以他其實很想重訪古巴。

「怎樣的照片才算是一張好照片?」相信喜歡攝影的人可能都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他說,首先要對創作者自己有意義,然後就是要能夠觸動別人。不要把別人認為的美當成自己的美,所以好照片不見得需要鮮豔奪目或令人眼前一亮。我想,照片本身能否流露出創作者的個性、感情或想法,才會令一張照片變得不一樣,也才能耐得住時間的考驗而顯得耐看。像是有些好的作品,是需要人花點時間靜下心來再三細味,才能領略箇中的好。一個創作者選擇使用什麼方式和意圖去傳達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於是變得非常重要。

近年愛上繪畫和音樂的他,前年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過一系列立體的單色繪畫作品。他說,繪畫能把攝影做不到的給實現出來,它某方面更自由自在,也算是一種對攝影的補充。一種是眼睛所看到的,一種是內心想像的,兩者剛好形成一種有意思的對比。我想,其實音樂、文學、電影、舞蹈、雕塑、繪畫和攝影等不同的藝術形式本來就可以互相滋養、彼此啟發。攝影原是一種框框活動,但當我們使用它進行創作時卻又極需要我們設法去打破思想上的框框。

看過李銳奮攝影作品的人,不難發現他所捕捉的影像都很含蓄,畫面中極少看到濫情的光影表現手法,而且多半又是沒有色彩的黑白照片,看上去好像只是些尋常而不起眼的平淡日常,然而反覆細看往往卻又耐人尋味。其實他傾向去捕捉別人容易忽略的事物和現象,擅長通過樸實的影像去反映內心風景,視覺上或形式化的美在他那種藝術追求下於是變得次要。他認為藝術就是創作者觀看世界的方式。攝影作為一種觀察的藝術,其實攝影者用什麼心態和角度去看,最終就會如實呈現在觀眾眼前,然而可貴的卻是,除此以外它還可以引領觀眾延伸出無盡的思想空間。

李銳奮.澳門.攝影藝術家

當新聞記者時愛上法國新浪潮電影,赴巴黎求學, 畢業於巴黎ENSAD藝術學院。 1992曾赴古巴創作,遙向卡斯特羅揮手。 1993任教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 先後辦過「巴黎夜深」、「相遇」、「沉睡都市—澳門風景系列」、「古巴、古巴」、「書裡書外蚊型展」、「空間的尋找—繪畫」等個展。也曾參加「圍外單年展」、「旅途上—另一種攝影觀」、「一孔之見—針孔攝影展、「手提風景—多媒體藝術展」、「都市漫遊奧顏、李銳奮攝影作品展」、「出境—廣深澳當代藝術展」、「心迹—澳門當代素描展」等聯展。 2006出版《邊走邊看》攝影文集。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