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菲林攝影是一場遊戲實驗──何家永

文:楊冠瑩 相片作者何家永 與攝影再度結緣 這十幾年,數碼相機普及速度飛快,眼見身邊不少朋友都嘗試攝影,何家永也開始重拾相機,但不是數碼相機,而是菲林相機。「起初覺得有點與眾不同,大家都用數碼,那我不如用菲林吧!」正如不少人一開始都是因為覺得「好型」而接觸攝影。

何家永 .澳門.平面設計師

菲林攝影帶來的改變 許多菲林攝影愛好者,都因為菲林獨有的質感、色調而著迷,享受拍攝和沖曬過程的不確定而帶來的驚喜。對何家永來說,菲林攝影帶給他甚麼呢? 「其實現在有很多軟件,能夠模仿菲林相片的效果,如果單純追求結果,數碼也可以做到,不一定需要用菲林。」相比菲林的效果,何家永更在乎過程。用數碼相機,按下快門即可讀取影像,不滿意的話立刻又可以重來。菲林需要沖曬需要等,偏偏有人覺得這樣的過程反而對相片多了一份期待,那種不可預知的感覺很有趣。

不過對何家永來說,似乎又不是那一回事,他認為這不單純是有趣或者期待,反而要視乎用菲林拍攝不能立刻看到成果的過程能否讓人有所沉澱,或者激發更深層的想法,他個人覺得這對創作是有幫助的,但亦要視乎創作的性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拍照的節奏、過程及風格都不同,有的快速而海量地捕捉,有的則細心思量每一個構圖,何家永是後者。他表示自己不是寫真家,作品數量不算多,只是趁工作以外的時間拍照,目前仍在摸索階段,這一兩年都在測試機器和技術。由於菲林攝影在拍攝過程和後期沖曬都需要繁複的工序,反而讓他花更多心思拍攝每一張相片。「菲林攝影讓自己拍照的節奏慢下來,這有不一樣的體會。比如說現在網絡影像氾濫,太多照片浮現,卻太少時間欣賞,感覺很膩,反而數量少而精的話會比較舒服,菲林攝影讓我覺得有放慢的、精細的感覺,每張相片都會花時間去看,不像數碼攝影,拍了幾百張 照片後,都不想再開來看了。」除了對過剩的影像消化不良,何家永始終覺得數碼攝影,只是數據,感覺不及菲林實在,難以取替。最重要的是菲林帶來的熱情,其次才是技巧、知識和努力。

Hasselblad 500C/M 可交換機背,何家永會拍攝同一個風景時換上不同菲林作試驗式拍攝。

當戀物延伸至相機

自開始菲林攝影,何家永陸續買了不少相機和各種配件。好奇不同相機和菲林的效果,於是會在同一個地點、角度,用各種相機和菲林的組合來拍攝,以便觀察和研究其可塑性。比如其中一部哈蘇相機,特別之處是可以隨時替換放菲林的部件,十分靈活,可以隨時換上黑白或彩色菲林來試效果。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他有一系列畫面構圖不變,一張黑白一張彩色的風景照。

同時他也十分欣賞機械相機精緻的構造,感覺很實在,部件都可以拆開來,看到它的齒輪、螺絲等。席間多番提及「實在」和「手感」,對結構和觸感的著迷或者與自小喜愛砌模型有關。似乎他的「戀物」已經由精巧的模型擴展至形形式式的菲林相機,分享各款相機的特性時,就像小朋友如數家珍展示自己心愛的玩具,跟你訴說哪個超人會甚麼招式打過哪個怪獸一樣有趣的情境。

每一款菲林相機都各具特色也是何家永覺得有趣的地方,「數碼相機如果像素差不多,用各種品牌、型號拍出來的效果分別不大。但是,菲林相機的區格性很大,每一款相機給你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可以嘗試用各種「不同性格」的相機,有點像可以跟各國的人交流這樣吧,驚喜無限啊!

何家永的照片畫面看似乾淨俐落,可又總帶點違和感,彷彿要在寂靜裡找到趣味。

何家永拍的相片帶有設計味,色彩比對又互補,在秩序中打破局面。

按下快門之後的事

除了著重拍攝過程,後期的沖曬功夫亦不假手於人,一手一腳在家中完成。或者跟在家中煮食有點相像,自己挑選材料,構思食譜,今天的食材是適合煎還是燜呢,然後下鍋、調味、試味。沖曬的過程需要反覆試驗,藥水的分量、温度等稍有不同,相片都受影響,所以每次的效果都有出入,或者下次就調不到這個效果,或者根本就不需要一樣,反正這本來就是一場實驗、一個探索過程。何況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是如此實在。

大家都喜歡菲林的效果,既然菲林的效果那麼好,那是否不需要後製呢?「菲林攝影更需要後製,比如除塵,如果是彩色菲林的話,常有色差問題,需要調整成心中真實的模樣。所以我現在的後製功力反而是進步了。」那如果要用電腦後製,為甚麼不直接用數碼相機拍攝呢?何家永是如何看待兩者的關係?「我並沒有很強調一定要用菲林或數碼,現在自己的做法是,前期使用菲林拍攝,後期使用電腦調整和輸出。我在思考的是,要怎麼互補彼此的不足,我覺得這比堅持只用菲林或數碼來得重要。既然它們各有優點,那我就把它們的優點都發揮。」

菲林VS數碼

被問及菲林和數碼的分別、菲林有甚麼好、菲林還可以拍多久等問題,應該是菲林攝影愛好者的家常便飯,何家永是如何思考這些問題呢?

「關於菲林和數碼有何分別這個問題,其實是不是真的需要很確切的答案呢?是不是要知道菲林真的比數碼好很多,我才可以繼續做這件事呢?其實我覺得這是沒有衝突的,數碼攝影有其方便,菲林攝影有不一樣的味道和感覺,完全是兩件可以並行的事。」

每過一段日子,就會看到某菲林停產的消息,既提醒你它的存在又提示你它的式微。對此,何家永認為菲林未必會消失,但很可能越來越不普及,成本變高,很少影相鋪可以沖曬。但若果有天菲林會被數碼科技完全取代,那不如趁現在好好享受拍攝菲林的樂趣吧。

攝影的不同面向

以往學生時期只知道拍攝的樂趣,現在重新接觸,體會多了,思考多了,發現原來攝影有很多不同的面向。「有人說過,攝影就像進入一棟豪宅,裏面有很多房間,很多不同設施,你可以逛一圈就出來,也可以逐個房間去探索,看自己喜歡哪個房間就留下來。意思是,攝影有很多面向,攝影愛好者不單是按快門拍照或攝影師的角色,我還可以當欣賞者,去逛攝影展看攝影集,甚至收藏相片。」

揹着相機出發吧

相機只是工具、菲林或數碼只是載體,相片本身才是作品,要表達的事物。但創作過程何嘗不是值得關心的事,何家永對各種相機和菲林的好奇,促使他進行各種實驗,測試相機和菲林的關係和效果。去年牛房倉庫舉辦的「腦背山下—今日橫琴影像創作展」當中,可以看到何家永的作品-「區域重叠曝光系列」,用菲林叠影的特性思考澳門與橫琴的關係。似乎已經準備好展開創作之路,讓我們期待他下一個作品吧。

「腦背山下—今日橫琴影像創作展」的作品,用菲林相機拍攝,在電腦上作多重曝光。

何家永 .澳門.平面設計師

2015年 參與,牛房倉庫舉辦,「腦背山下—今日橫琴影像創作展」作品「區域重叠曝光系列」。

2008年 參與,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與澳門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刷新—澳門上海年青藝術家當代藝 術交流展」,作品名稱「愛・玩」。

2007年 參與,澳門牛房倉庫舉辦「我自在—創意張揚跳蚤市場」聯展。作品名稱「公開賣地」,並入 圍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以身觀身—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展2008 」澳門區唯一入選作品。

2001年 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平面設計系學士學位畢業

2000年 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平面設計系專科學位畢業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