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簡述澳門實驗錄像的發展和現況

文:李少莊 相片由作者提供 澳門實驗錄像(Experimental video)創作的培訓近乎於零,再加上放映平台不足、沒有任何的發行機制和缺乏足夠的支援(包括資金和設備),這種種的原因導致澳門實驗錄像創作一直處於一個不太健康的環境中發展。再者,澳門大部份的錄像作品還是偏重於主流的劇情影片和紀錄片,而多數實驗性的錄像創作都是藝術家的錄像藝術作品。事實上,對普遍的澳門觀眾而言,無論是實驗電影、實驗錄像或錄像藝術作品,相比於傳統敘事式的電影電視或其他動態影像類型,都會感到相當陌生,甚至抱著一種抗拒的心態。這都是為何實驗性的錄像作品在澳門變得更為邊緣化。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澳一位熱衷於8米厘(正確應稱作8毫米(8mm))實驗電影創作人羅桂炎, 其作品《極樂》和《華氏 1972》曾參與香港「衛 影會」在大會堂舉行的放映活動。於八十年代初他在望德堂青年中心擔任一個八米厘實驗電影短期課程的導師,當時學生劉晚雄和幾位朋友一起完成多部實驗性的八米厘短片,包括《第二站》和《文武雙全》。 1 這可能算是澳門最早的實驗電影創作。從九十年代開始,澳門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都相繼舉辦一些錄像藝術的放映和 展覽活動。中國內地藝術家邱志杰於1999 年在 澳門當代藝術中心策劃「快鏡:中港台新錄影藝術」2,受邀的參展藝術家包括宋冬、何兆基、鮑 靄倫、王俊傑和袁廣明等。從 2001 年開始連續幾屆的澳門藝術節也都包含實驗影像和錄像藝術展覽及放映,如於第十三屆在藝術博物館舉行的「數碼愉悅 ―國際媒體藝術展」 3(由香港藝術家馮美華策展),展覽除了放映多位國際錄像 藝術家(白南準、Gary Hill、Tony Oursler、Bill Viola 和 Robert Cahen)的經典作品外,更包括多個電子或數碼互動裝置作品(本澳郭恬熙也是參展者之一)。而在 2003 年瑞士錄像藝術家漢. 彼得(Hanspeter)策劃「審美.意涵― 國際 數碼錄像展」 4 和澳門藝術博物館在2005 年舉辦由米歇爾.紐里薩倪(Michel Nuridsany)策劃「發覺.情境」法國當代錄像藝術展 5。除了展示世界各地的優秀的錄像藝術作品,本澳的一些實驗影像展覽活動也有本地的創作參展。 如 1995 年在澳門葡文書局舉辦「黃肖萍錄像藝術展」 6、2003 年的「拉据.間 ― 李少莊錄像裝置作品展」和 2009 年的「蔣靜華 ―『置身度內』錄像展」 7 等,作品以錄像裝置形式展示, 意即除了發掘錄像這一種動態聲畫結合的媒體本身的另類演繹外,再加入空間元素去延展藝 術的表現形式。而在 2004 年舉辦的「城市.社區.影像 ― 錄像裝置展」,此活動包括前期的「錄像裝置藝術」課程(筆者為此課程的導師),學員完成課程後與本地幾位藝術家(包括李銳俊、楊子健和梁惠萍等)共同展示其錄像裝置創作。每一個作品是根據參展者各自的概念在澳門北區選擇相應的地點展示(作品分散在不同地點),體現錄像裝置作品和場地空間的緊密關係。在2007 年和2008年筆者在牛房倉庫策劃「又講又展」8 ―錄像藝術活動,除了展示亞洲和本澳錄像藝術家的作品外,也邀請了所有參展藝術家各自進行一場介紹個人創作的講座,由藝術家親身講述其創作的概念、過程和經驗。當然,由於錄像藝術是當代藝術其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表達媒體,所以實驗影像創作也可見於一些包括有其他藝術媒體的當代展覽中,如「童話 ― 若瑟· 狄莫作品展」 9 (2010)、「澳門舊景新媒睇」 10(2011-2012)、「無事― 郭恬熙」11(2013)和「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312 & 201413」,但 一 直堅持繼續進行錄像藝術創作的本澳藝術家為數其實不多。雖則情況如此,本澳錄像藝術也曾以澳門作品專題參與一些外地的展覽, 包括在2005 年朱焯信在韓國大田市立圖書館展覽廳策劃「澳門印象」14,展示四位本澳藝術家(吳少英、 若瑟.狄若(José Drummond)、白思道(Rui Calçada Bastos) 及筆者)的錄像作品,此活動是「韓國大田市立美術館多媒體藝術 (2005 Daejeon FAST: Future of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其中一 個特邀展,這是本澳錄像藝術創作一次重要的國際交流活動。而筆者在2008 年中 國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策劃「澳門錄像 作品展」15 算是一次較全面在外地展示澳門的實驗錄像作品,參展作品除了一些資深藝術家的創作外,也包括了學生的實驗錄像作品。近年,筆者在台北「EX!T 2010 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暨亞洲論壇」 16 策劃「澳門影像」17 和在香港城 市大學創意媒體中心策展「澳門實驗影像作品 18 ― 香港亞洲實驗錄像節(HKEX 2014)19」。 再者,居澳葡裔藝術家若瑟.狄若也於今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中國葡語國家 FICH 國際電影節」20 策劃「Contaminação de outras artes no Cinema」21,於聖喬治電影院(Cinema S.Jorge) 展示六部澳門實驗錄像作品。

2004年「城市.社區.影像―錄像裝置展」

2008年「又講又展」―錄像藝術活動

2005年「澳門影像」―韓國大田市立美術館多媒體藝術

以上所述有關實驗錄像的活動都是零零星星,而大部份活動也主要是由民間組織自發舉辦,但由於只能靠外來資助維持,大部份經費只能向政府申請(筆者從2003 年開始一直都參與民間藝術組織的策展或策劃工作)。而即使申請獲批,資助金通常只會是活動總預算的一部份(很少機會獲得全費資助)。長期以來,這不單影響運作和活動規模,也導致為何很多民間藝術組織難以有效發展和持續。所以,一直以來這些活動總是在資金拮据的情況下進行,只能在有限的支援和空間盡能力推動。事實上,澳門並沒有任何組織或機構專注和系統地推動實驗錄像或錄像藝術。況且澳門多數實驗性的錄像創作都是藝術家的錄像藝術作品,導致澳門實驗錄像作品的展示活動主要由推動當代藝術的機構或團體負責。而其他推動影像製作的團體和機構都認為在澳門(可能與其他地區一樣)推動實驗錄像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無論是創作人和觀眾,敍事性的影像創作始終較容易理解,所以故事片和紀錄片始終是他們著重的推廣的影片類型。 現時在澳門有兩個專注推動實驗錄像和錄像 藝 術 的 活 動,就是由「 全藝社(AFA-Art for All Society)」 主辦的 VAFA22(Video Art for All)國際錄像節和由牛房倉庫主辦的EXiM23 (Experimental Video Festival in Macao) 實驗錄像活動。首屆 VAFA 國際錄像節在2010 年 24 舉辦,由若瑟.狄若策劃,是澳門首個向全球公開徵集錄像作品的大型活動。此錄像節已得到了國際藝術家的重視,於 2012 年更收到二百多部 來自全球 37 個國家的作品 25。而自VAFA 201226 開始,除了得獎和入圍作品外,更邀請國際其他優秀的錄像作品參展,如今 年 VAFA 201427 邀請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家John Baldessari、 Lawrence Weiner、 Harun Farocki 的作品參與展 出。而另一個實驗錄像活動― EXiM 是由筆者策劃,源起於 2010 年筆者受邀參加EX!T 2010 ―「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暨亞洲論壇」28, 並為EX!T2010 策展一場澳門實驗錄像放映單元和發表專文。自從 2002 年由英國回澳後,筆者 已慢慢意識到澳門大部分人對錄像藝術或實驗錄像非常陌生,早已萌起必須著力在澳門推動錄像藝術或實驗錄像創作,所以一直都參與推廣或策劃實驗錄像的活動並培訓和鼓勵本澳實驗影像創作。但 2010 年在台北那一次正面又份量 十足的交流促使筆者重新思考澳門實驗錄像的發展方向,並構思將「EX」活動 29 移師到澳門。 從 2011 年開始至今,EXiM 已連續舉行四屆了, 先後以亞洲(2011)30、台灣 (2012)31、韓國 (2013)32 和今年(2014)33 中國內地實驗錄像為主題(明 年 (2015) 是香港),邀請各地區的策展人策劃多 個放映節目和現場投影演出,作品類型包括有 16mm 膠卷實驗影片、錄像藝術或實驗動畫等。 而受邀參與的藝術家和策展人都是亞洲實驗像創作核心的人物。當中包括來自中國內地的曹愷和張小濤、台灣的石昌杰和吳俊輝、馬來西亞的區秀詒、韓國的李幸俊和香港的文晶瑩和黎肖嫻等等。這個活動不僅成為了牛房倉庫的年度計劃,同時也開展了澳門在實驗錄像創作方面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緊密聯繫和互相持續交流。而多個澳門實驗錄像作品也藉此連結在台灣和香港的「EX」活動展出。

EXiM 2014:―中國實驗電影與錄像藝術活動

雖然從一些實驗錄像放映和展覽中,的確能讓觀眾接觸到有別於主流敍事性的影像創作,但參與這些活動的觀眾非常少。除了可能是由於有些活動缺乏足夠的推廣和教育工作同步配合去提升觀眾對實驗作品的認知和興趣,但主要是澳門大多數人對實驗影像存有陌生、誤解、忽視和抗拒的態度,這無疑是受到電影和電視語言的從小薰陶和影響。再者,也由於澳門中小學的教學模式都是著重「死記硬背」,大多數學生從小就缺乏創意的培養和多角度的、獨立的、批判性的分析和思考訓練。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成長,容易形成一種對不熟悉又非主流的實驗作品難以接受的心態,甚至毫無道理地抗拒。 現今,澳門幾所的高等教育機構雖則也有影視、影音製作的培訓,但都只是隸屬於傳播或設計學位課程的一部份,澳門並沒有以影音製作的為主的學位課程。再者,由學生每年製作的作品可以看到相關的培訓還是主要偏重於拍攝與製作的技術訓練和以紀錄片和故事劇 情形式創作。但也有些例外的情況,如在 2007 年,澳門大學聘請了一位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 Michael Lee 任教於傳播系(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34。在課程中,這位導師讓學生 接觸實驗電影和錄像藝術,使學生有一種新的角度和視野去進行影像創作,不需受既往的習慣所限。到最後也看到學生們在創作上的新嘗 試 35。之後這位導師就回到新加坡。可能由於教授方式的不同,澳門大學的學生作品又再次偏向以劇情為主線的製作了。而另一所高等教育機 構是澳門理工學院,從2000 年開始設計課程可 以選修多媒體專業後,影音製作就成為多媒體一個重要範圍,但相關影音課程同樣也是偏重於紀錄片、故事片和廣告短片形式,因為目的主要培養學生掌握相當的拍攝製作技術以迎合日後的工作需要。由於筆者任教於該課程,曾嘗試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在校舉辦一些有關實驗錄像和錄像藝術的介紹,藉以令學生開展一些新的創作視野。同時也由於網路的方便性和澳門逐漸多了些錄像藝術和實驗作品的展覽,近年也看到學生願意在畢業作品作大膽嘗試,攝製紀錄片和劇情片以外的實驗影音作品,如蔡掁飛的《Inside outside》(2008)、符和杰《「零」靜》 (2010)、欒煜《浸錮》(2011)、朱苾怡《移.動》(2011) 和陳瑩《好縫》(2012),但為數還是不多。另外就是剛成立不久的聖若瑟大學的傳播專業也同樣有錄像製作的訓練。上述可見,澳門對影音製作的訓練並不全面和系統,無論是非實驗或實驗影片類型,這絕對是一項嚴重阻礙澳門實驗影像發展的原因。再者,在談論澳門錄像攝製教育時,還是較偏向和側重於主流的技術、劇情片和紀錄片訓練,實驗創作始終還未能受到大太的關注。 2010 年澳門政府銳意投放大量的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更提出電影錄像被列為八大重點發展項目之一。一時之間,澳門影像創作的地位突然受到了不少關注。也由那時開始,紛紛有不同人士和團體向政府提出各式各樣的策略和建議,拍攝計劃和舉辦錄像製作課程和工作坊,但這些培訓計劃都只是著重傳統敍事式劇情片拍攝和製作,而且都只是以短期的形式進行。一直以來,澳門大部份的實驗性作品都是由創作人自資 完成的。在 2012 年政府宣佈推出「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36,強調支持本地電影長片製作和發展電影產業。這個支援計劃也於今年(2014) 實施並選出了四部可獲資助的電影長片 37,提供澳門幣上限150 萬起動金。可見政府正積極著力去推動澳門電影錄像,但具前衛又實驗性的作品是否能與主流的劇情片和紀錄片得到同樣的重視?實驗性的創作可能不會被大眾即時接受,也的確較困難直接計算其商業價值,但其文化價值在我們的人生和社會各個層面(尤其在人文素質的提升與培養獨立批判、創意、廣度和深度思考等等)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事實上,在歐美地區的實驗影像作品也肯定沒有商業影片的賣座率,但其政府一直積極支持實驗性或非主流的藝術創作,因為他們不是著眼於即時的經濟效益,而是為社會累積文化底蘊,這也是文化創意能成為產業的必然因素。除了實驗錄像創的相關培訓非常貧乏外,實驗作品創作的比賽和獎項也非常缺乏,再加上本澳實驗影像放映和展示機會有限,也沒有機構收藏和發行此類作品,這都營造了一個不鼓勵進行實驗錄像創作的環境(筆者曾擔任多個錄像藝術講座或培訓課程的導師,至今能持續進行實驗影像創作的學員少之又少)。但事實上,由於拍攝器材和電腦剪輯軟體的逐漸普及,澳門近年越來越多人參與錄像創作。如果澳門能多舉辦有關實驗電影、實驗錄像和錄像藝術的活動,例如,展覽(尤其是展示多世界各地優秀的作品)和交流活動,這不單擴展實驗錄像創作的視野,還可以提升觀眾的觀看水平。再者,培訓本地創作人才是必要的,無論計劃設立電影學院或強化現有錄像攝製課程,都要鼓勵實驗性的創作形式。 今日我們正處於一個幾乎一人擁有一部手提電話的時代,對影像的紀錄已沒有時空限制。而互聯網的傳訊和溝通方式令我們意識到影像早已被付予一種全新的語言和景象。錄像作品放映不應再局限在所謂的特定的場所―電影院或放映室,網路世界的確提供給影像作品更大的空間和更方便容易被觀看,而且傳播的範圍不再受時間和地區(本地或國際)所限了。同時在全球化的今天,無論是創作和推廣,澳門實驗錄像作品的視野應超越本土範圍,通過各式各樣的交流活動和討論,並利用互聯網的方便性和普及性共同推動實驗動態影像。影像創作不應再局限在傳統製作的模式,可以結合多媒體和進行跨領域的創作。 註:本文是以2010年筆者參加EX!T 2010亞洲論壇的文章《澳門實驗錄像的發展和現況》為基礎,調整、更新和摘錄部份內容。 1. 資料引自於黃志榮、朱佑人撰寫的《澳門自主短片及錄像發展史》。(由撰寫人提供) 2. 邱志傑,《澳門,一次錄像藝術展》,artlinkart,http://www.artlinkart.com/cn/artist/txt_ge/3a3avz/1d4gzzn 3. 數碼愉閱─首屆澳門國際媒體藝術展,文化局,http://www.icm.gov.mo/fam/13/PrgDespC.asp?prgid=233#digital 4. 「審美.意涵」國際數碼錄像展連展三天,文化局,http://www.icm.gov.mo/fam/20/fam_newsDC.asp?id=5257 5. 「發覺.情境─法國當代錄像藝術展」簡介,澳門藝術博物館,http://www.mam.gov.mo/oldmam/showcontent.asp?item_id=20051029010100&lc=1 6. 同註1。 7. 藝術新人類:「置身度內」─蔣靜華個人錄像展,牛房倉庫,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04.html 8. 又講又展2007─錄像藝術活動,牛房倉庫,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html;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7_12_13_archive.html; 又講又展2008─錄像藝術活動,牛房倉庫,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8/11/2008.html 9. 童話─若瑟·狄莫作品展,全藝社,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13 10. 「澳門舊景新媒睇」序言,澳門藝術博物館,http://www.mam.gov.mo/oldmam/showcontent.asp?item_id=20111217010100&lc=1 11. 無事─郭恬熙,全藝社,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99 12. 「交叉口‧異空間─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3」簡介,澳門藝術博物館,http://www.mam.gov.mo/oldmam/showcontent.asp?item_id=20130717010200&lc=1 13. 「因地制宜─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4」簡介,澳門藝術博物館,http://www.mam.gov.mo/c/exhibition/3/detail/183cca2e-e838-4e81-bb33-3f3bac0bba35 14. 澳門錄像藝術家赴韓交流,澳門藝術網,http://www.macauart.net/News/ContentC.asp?region=L&id=11020 15. 澳門錄像作品展,牛房倉庫,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8/04/emulation-and-truth-view-of_14.html 16. EX!T 2010 ─「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暨亞洲論壇」,EX!T 2010,http://exit2010.blogspot.com/search/label/影展介紹 17. 「EX!T 亞洲單元內容介紹3─香港、澳門」,EX!T 2010,http://exit2010.blogspot.com/2010/11/ext-3.html 18. 「澳門實驗影像作品Macau Experimental Video Works」,HKEX,https://hkex2014.wordpress.com/macau/ 19. 香港亞洲實驗錄像節: 掀動社會,HKEX,https://hkex2014.wordpress.com/ 20. 中國葡語國家 FICH國際電影節,FICH,http://www.fich.pt/index.php/zh-cn/festival-de-cinema 21. Contaminação de outras artes no Cinema,FICH,http://www.fich.pt/index.php/pt/programacao 22. VAFA - Video Art For All,面書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Vafa.VideoArtForAll 23. EXiM實驗錄像活動,EXiM,http://EXiMacau.blogspot.com/;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17164821740022/ 24. VAFA國際錄像藝術節2010,全藝社,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18 25. 「第四屆VAFA國際錄像節公開徵件」,全藝社, http://www.afamacau.com/cnActivity_xq.aspx?news=285 26. VAFA 國際錄像節 2012,全藝社,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75 27. VAFA國際錄像節2014,全藝社,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330 28. 同註16。 29. 「EX」活動最初開始於2009年韓國首爾舉辦「EXiS-韓國實驗電影和錄像活動」;翌年(2010年)在台灣也開始舉辦「EX!T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馬來西亞和澳門都 是在2011年開始舉辦「吉隆坡實驗電影節(KLEX) 」和「EXiM─實驗錄像活動」;而香港也於今年2014年舉辦「HKEX香港亞洲實驗錄像節」;中國內地正構想明年舉辦 相關「EX」活動;一連串的以展覽、放映、現場表演和論壇等等的交流活動推動實驗動態影像。 30. EXiM 2011─亞洲實驗影像活動,EXiM, 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1/11/EXiM-2011-asian-experimental-video.html?q=EXiM+2011 31. EXiM 2012─台灣實驗影像活動,EXiM,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2/12/EXiM-2012-taiwan-experimental-video.html?view=timeslide 32. EXiM 2013─韓國實驗影像活動,EXiM,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3/11/EXiM-2013-korea-experimental-video.html?view=timeslide 33. EXiM 2014─中國實驗電影與錄像藝術活動,EXiM,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4/11/EXiM-2014-mainland-china-experimental.html?view=timeslide 34. 澳門大學的傳播系分有以中文和英文授課,兩個課程也有相關影音製作科目,如Video Production I : Techniques、Video Production II : Programming、影視劇本創作(TV Playwright)和影視劇本創作(TV Documentary)等。 35. 筆者擔任該課程學生錄像作品的評審,發現那一年的作品全都是實驗性的,不同於以往以劇情為主的敘事形式。作品有《從訊息起》、《尺度》、《吻..吻..吻..》、《壑》和 《空白》。 36. 「2013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申請規定,文化局,http://edocs.icm.gov.mo/DPICC/SPS/2013/sps_movregCP.pdf 37. 文化局「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結果揭曉,文化局,https://www.icm.gov.mo/cn/News/NewsDetail.aspx?id=11799

參考資料: 1. 黃志榮、朱佑人撰寫的《澳門自主短片及錄像發展史》。 2. 邱志傑,《澳門,一次錄像藝術展》,artlinkart, http://www.artlinkart.com/cn/artist/txt_ge/3a3avz/1d4gzzn 3. 文化局網頁: • 數碼愉閱 ─ 首屆澳門國際媒體藝術展, http://www.icm.gov.mo/fam/13/PrgDespC.asp?prgid=233#digital • 「審美.意涵」國際數碼錄像展連展三天, http://www.icm.gov.mo/fam/20/fam_newsDC.asp?id=5257 • 「2013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申請規定, http://edocs.icm.gov.mo/DPICC/SPS/2013/sps_movregCP.pdf • 文化局「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結果揭曉, https://www.icm.gov.mo/cn/News/NewsDetail.aspx?id=11799 4. 澳門藝術博物館網頁: • 「發覺.情境─法國當代錄像藝術展」簡介, http://www.mam.gov.mo/oldmam/showcontent.asp?item_id=20051029010100&lc=1 • 「澳門舊景新媒睇」序言, http://www.mam.gov.mo/oldmam/showcontent.asp?item_id=20111217010100&lc=1 • 「交叉口‧異空間─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3」簡介, http://www.mam.gov.mo/oldmam/showcontent.asp?item_id=20130717010200&lc=1 • 「因地制宜─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4」簡介,澳門藝術博物館, http://www.mam.gov.mo/c/exhibition/3/detail/183cca2e-e838-4e81-bb33-3f3bac0bba35 5. 牛房倉庫: • 藝術新人類:「置身度內」─蔣靜華個人錄像展, 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04.html • 又講又展2007─錄像藝術活動,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html;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7_12_13_archive. html; • 又講又展2008─錄像藝術活動,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8/11/2008.html • 澳門錄像作品展, 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2008/04/emulation-and-truth-view-of_14.html 6. 全藝社網頁: • 童話─若瑟·狄莫作品展,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13 • 無事─郭恬熙, 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99 • VAFA國際錄像藝術節2010, 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18 • VAFA 國際錄像節 2012, 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275 • VAFA國際錄像節2014, http://www.afamacau.com/CNEXHIBITION_XQ.ASPX?exhibition=330 • 「第四屆VAFA國際錄像節公開徵件」, http://www.afamacau.com/cnActivity_xq.aspx?news=285 7. VAFA - Video Art For All,面書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Vafa.VideoArtForAll 8. 澳門錄像藝術家赴韓交流,澳門藝術網,http://www.macauart.net/News/ContentC.asp?region=L&id=11020 9. EX!T 2010 ─「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暨亞洲論壇」,EXIT2010,http://exit2010.blogspot.com/search/label/影展介紹,EX!T 亞洲單元內容介紹3-香港、 澳門,EXIT2010,http://exit2010.blogspot.com/2010/11/ext-3.html 10. 香港亞洲實驗錄像節: 掀動社會https://hkex2014.wordpress.com/,「澳門實驗影像作品Macau Experimental Video Works」, https://hkex2014.wordpress. com/macau/ 11. 中國葡語國家國際電影節,http://www.fich.pt/index.php/zh-cn/festival-de-cinema,Contaminação de outras artes no Cinema,http://www.fich.pt/ index.php/pt/programacao 12. EXiM實驗錄像活動,http://EXiMacau.blogspot.com/ • 面書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17164821740022/ • EXiM 2011─亞洲實驗影像活動, 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1/11/EXiM-2011-asian-experimental-video.html?q=EXiM+2011 • EXiM 2012─台灣實驗影像活動, 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2/12/EXiM-2012-taiwan-experimental-video.html?view=timeslide • EXiM 2013─韓國實驗影像活動, 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3/11/EXiM-2013-korea-experimental-video.html?view=timeslide • EXiM 2014─中國實驗電影與錄像藝術活動, http://EXiMacau.blogspot.com/2014/11/EXiM-2014-mainland-china-experimental.html?view=timeslide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