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澳門電影—「拍板視覺藝術團」監事長何家政訪問
文:楊冠瑩
訪問:大貓 相片由拍板視覺藝術團提供
訪:關於澳門電影或錄像的發展,你想說甚麼? 何:正如我一直說的,關於澳門電影的發展可籠統地分為三個部分: 1. 電影的生產:商業和非商業的電影製作。 2. 電影的推廣:引進外地的多元電影;推廣澳 門電影到外地。 3. 電影的教育:專業的電影教育;通識的電影教育。 而一個較為健康的電影環境,就要努力地撮合三類人:電影製作人、電影評論人、電影觀眾。把三者緊緊地拉在一起,這樣才能「接地氣」,有了好的土壤,才能種出健康的品種,只有陽光和雨水是不足夠的。 訪:你怎麼看澳門電影的產業化問題? 何:「產業」這個名詞,不同人有不同定義和觀念,而且也有階段性,不同階段有不同規模,現在的「澳門電影產業」就像是不同種類的小販聚在一起(有賣牛雜的、賣咖哩魚蛋的,各式各樣)。例如像當初有個人在路邊販賣杏仁餅,誰也想不到發展到現在幾十個舖位,電影產業也需要時間和機遇的。 我看了很多討論澳門電影產業發展的文章,大部分都套用「工業化流程模式:產業鏈生態」或「外國的電影發展模式」,更離譜的套用「法國康城發展模式」、甚至是「電影應該吸引更多遊客」這種電影業應該為旅遊業服務的觀點等等。不是說這些觀點不好,而是這些觀點都沒有解答「澳門為何需要自己的電影?」這個最根本性的問題。 訪:那澳門為何需要有自己生產的電影呢?又需要甚麼樣的電影呢?
何: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澳門人為何需要電單車呢?」、「澳門需要哪種電單車呢?」、「為何澳門人不生產自家品牌的電單車呢?」有沒有人想過,為何澳門人不重新去設計適合澳門行走和使用的電單車呢?比起生產電單車,影像的生產可能相對較為容易,而且影像與實體商品有根本性的不同,影像有歷史性、文化性,可以帶給人想像和啟發,影響力比實體商品更大,一部偉大的電影就好比偉大的文學作品,可以影響好幾代人的思維。 另一方面,電影產業的形成有好多複雜因素,如抗日戰爭期間,大量文化人、學者、電影導演、演員、編劇、電影廠經營者等等逃難到香港,讓香港的電影和電視發展獲得養分。如果當時這些人來了澳門,今天就不同了。 今天的澳門不缺錢、不缺遊客,有 1200 多億外 匯儲備,那麼今天的澳門缺甚麼?澳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何那麼重要?就是要提醒人們,澳門有獨特的歷史發展、飲食、習俗儀式和面貎,提醒人們澳門的獨特性不該被幾十層高的豪宅掩蓋。澳門當然需要有自己生產的電影,澳門需要用當代的觀點去重新詮釋自己的獨特性和文化,絕不是一種「單純歷史見證式的保留」而已,這樣,澳門人的精神面貎和文化特質才能得以歷久彌新。而「產業化」可以讓這樣的電影生產獲得更穩定的發展,但「產業化」並非澳門電影要去追逐的唯一目標。
拍板活動。03/04:創意錄像分裂計劃4―徐欣羡導演與學 員們分享拍攝心得,也分享了編創劇本時的點點滴滴
拍板活動,電影後製講座
訪:「拍板視覺藝術團」由 1999 年至今已經15 年了,在推動本土電影方面有甚麼值得分享的地方? 何:對,這個非營利組織已經 15 年了,過去策動 了大量的電影推廣工作。我個人認為,電影的範疇是很大的,一個地區的電影發展絕對有賴不同的電影專才去參與及推動,除了導演、演員、幕後技術人員之外,更要有好的監製、編劇、電影策展人、電影宣傳推廣人才、專業或通識的電影教育人員、要有遠見及視野的投資人、甚至一個出色的副導演也很重要,澳門現正處於起步階段,焦點都集中在導演身上,長遠要健康發展就需要各式各樣的人。因此,過去「拍板」一直推動不同類型的電影活動,期望能吸引不同類型的人參與電影,例如:「錄像創意分裂計劃」吸引了很多創作人;「拍板友戲体」吸引了很多喜歡看電影的人,擴大了觀眾的視野;「堂口故事系列」這個平台提供了導演創作機會、培養了電影技術人才,以本土視野,結合專業團隊,直接有助推動本土電影的發展。今天不同的電影團體相繼成立,在不同層面進行電影推廣,這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另外,政府的文化部門也對電影有一些資助計劃,這也是值得鼓勵,對整體發展有正面作用,我期待澳門電影能夠穩步發展。
訪:談到「堂口故事系列」,請問現在「堂口故事3」的製作情況如何?有甚麼突破性?
何: 今次「堂口故事3」邀請了老中青三代不同的創作人,包括:陳建德、葡籍導演 António Caetano Faria,及周鉅宏。由三部分別約半小時的影片組成,三個自成一格的澳門故事,題材懸疑尖銳、引人入勝。與之前「愛情在城」的類型不同,今次以「心亂 • 疑城」作標題,挑戰本土電影很少接觸的懸疑類型,三個發生在澳門不同角落的故事,在繁華盛世的表象下,可能正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堂口故事3」將為觀眾揭開一幕幕繁華盛世下的都市寓言。今次我們除了在題材上有新突破之外,我們還邀請到曾獲康城影展最高技術大獎的音效大師杜篤之參與聲音後期製作;同時,全片工作人員有九成以上為本澳電影技術專業人才,包括所有視覺特效都由本地製作公司完成,這些公司包括有:ICON DIGITAL、極思多媒體製作有限公司、 同點設計公司、飛夢映畫、環天製作公司等;結合本土專業演員,如:梁健婷、楊斌、許國權及陳世平等。
《堂口故事3―見光》,導演:陳建德
家政在《堂口故事3―見光》也演出一角。 訪:最後,如果有中學畢業生想投考電影專業,或將來向電影發展,你有甚麼建議? 何:第一,如果順利考進電影科系,就要多了解自己對電影哪一個方向有興趣,例如:電影攝影、收音、美術、剪接、導演、電影理論、電影策展或宣傳推廣等等。然後就要不怕辛苦努力學習,到校園外的公司裡實習是學得最快的。 第二,如果不能順利進入電影科系,但又對電影有濃厚興趣,我建議可以自學,現在科技發達,可以搜尋的資訊很多,外文和中文的書籍也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個人的生命經歷,多去旅行,多接觸不同的人,了解別人的經歷和過去,絕對在電影創作上有幫助,尤其是紀錄片及劇情片。 有很多人都問我,你是讀電影的,為何不去當導演?我總是回答:電影的範疇很大的,需要不同類型、性格和專業的人參與,一個地區只有導演,沒有其他專業人才是不行的。所以,不用懼怕讀了電影專業後回澳找不到工作,因為坦白講,無論你讀什麼專業,在澳門也可能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