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創作人至策展人—專訪 EXiM 活動策劃人李少莊
文:梁倩瑜
攝影:施援程、郝元春及受訪者提供
不經不覺,李少莊(Bianca)從英國回澳定居已十多年,自回來以後,她致力投入藝術創作及教育。我認識的她,是一個做事認真嚴謹,說起自己或學生的作品時便會滔滔不絕的人。訪問那天她不時查閱電話,正忙於準備EXiM 的活動小冊子。
除了創作,也有推廣藝術的責任
2002 年從英國回來後,Bianca 發覺澳門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人本身很少,做實驗性創作的人更少,整個藝術的環境也沒有如現時活躍。她深感從外國吸收的知識,需帶來與本地人分享,她強調,EXiM 發展至今,都是基於這個純粹想分享的原因。Bianca 坦言,創作還是她最喜歡的東西,若擔任策展人時,確實也會佔據自己做創作的時間,「但這環境使我們不能只做創作,創作人也有推廣和教育的責任。」
事實上,她純藝術的學習背景使她的創作並不限於實驗影像,但當時牛房參與策劃項目的藝術家當中,她的背景與這方面比較貼近,於是她便成為當中主力推廣實驗影像的人。她認為,當代藝術本身便具有實驗性,並不需要刻意強調作品的實驗性質,但在本地整個藝術氛圍並未成熟之際,強調「實驗」是可以讓觀眾容易去理解作品的意義。2004 年,她在牛房策劃 了一個當代藝術展覽,邀請了在英國升學的藝 術家參與,當中部份作品包含錄像裝置(video installation),這可說是策劃實驗錄像活動的開始;後來她和「拍板視覺藝術團」合作,舉辦了一個錄像裝置的工作坊,也在澳門北區選點展出作品。直至 2007 年, 攝錄器材開始普及,雖然更多人嘗試用錄像作為表達的媒介,可是也是以劇情性的故事為主,她希望創作者能了解更多表達的方式,於是連續兩年在牛房舉行了名為「又講又展」的展覽,邀請了日本、新加坡、中國內地、台灣及香港等地的影像藝術家到來,除舉辦聯展以外,也安排了藝術家講解自己的作品,使觀眾了解這些非線性故事背後的創作過程。
李少莊作品:對虛假之信賴 iii -遊戲,2006年,錄像裝置(錄像投影, 壓克力膠板, 霓虹燈)
各地策展人由遇見至合作
2010 年,Bianca 接到台灣EX!T(台灣實驗媒體藝術展)的邀請,他們致力推廣亞洲實驗影像, 希望她能在藝術展裡放映澳門的作品和介紹實驗影像的現況。這機會讓她重新整理澳門實驗影像的發展脈絡,發現這方面的資料有不少的缺失,且缺乏持續性。EX!T使 Bianca 認識了亞洲各國及地區熱心推動實驗影像發展的人,知道整個活動開始於韓國首爾的EXiS,接著拓展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馬來西亞(KLEX)、中國內地(正籌備中)、台灣( EX!T )、香港( HKEX )及澳門(EXiM)等。「我們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較邊緣的,這是很正常的,實驗的東西沒可能很快被人接受,因為你是在做新的東西,所以若我們能連結起來,力量可以增大。」活動後各策展人都保持了聯繫,也萌發起在澳門舉辦的念頭 。
經過各方的努力,2011 年,「 EXiM 2011 ― 亞洲實驗影像活動 (Asian Experimental Video Festival in Macao)」終於在澳門首次舉辦,活動齊集了來自韓國、馬來西亞、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的策展人,舉行各地作品放映外,還舉辦了相關的論壇。「入座率並不是我唯一考慮的事, 但這確實是一個起動。」第一屆 EXiM 的成功舉辦,給予 Bianca 更多的信心與堅持,她考慮接著每年會以一個國家/地區的實驗影像為策展主題,包括 2012 年台灣、2013 年韓國,以及本年放映的中國實驗電影及錄像展,希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地實驗影像的發展。
今年EXiM 由中國內地實驗電影及影像策展人曹愷負責選片,曹愷於首屆EXiM 活動已代表內地 策展人親臨澳門,除擁有豐富的策展經驗外,本身也為實驗影像的藝術家。事實上,Bianca 認為,內地每年都有相當多的精彩作品, 這次放映由挑選參展藝術家、選片及主題分類等,都是交由策展人全權負責,她則擔任組織者的角色,提供建議,她補充:「我很強調策展人並不是我,我只是整個活動的策劃者。 」
李少莊作品:我城的相痕,2011年,錄像裝置 ( 19 min, 黑白&彩色,有聲)
藝術教育裡的缺口
談及EXiM 舉辦四年以後,觀眾在接受度方面, 「當然沒達到理想的情況,因為我們的教育背景沒有完善到這方面,在藝術教育裡實驗影像的內容幾乎是零,只是靠活動作為推廣的方法,某程度上是一個頗大的缺口。」但她認為,還是需要時間去蘊釀,能吸引到觀眾能入場,無論他們是否喜歡,看了才有接續的事發生,才可能談藝術教育的投入。她衷心希望到時自己能變回純粹的創作人,邀請更專業的策展人來策劃展覽。
在過往參展的澳門實驗錄像作品中,尤其是以學生身份參與的創作者,都以內地來澳升學的學生居多;Bianca 解釋,主因也是由於澳門的藝術教育裡缺乏培訓,也有可能國內在當代藝術的面向是較澳門豐富,雖然並不可說是配合內地大眾的口味,但漸漸也得到不少目光的注視。「其實這也很難免,因為普遍來說他們(澳門學生)從小缺乏接觸藝術的渠道,是選擇了藝術設計專業後,大一時才真正開始認識藝術史。不過也有些澳門的學生在大學的作品裡便開始有較強烈的個人想法,現在也有嘗試實驗的意向。我們不是為實驗而實驗,始終要創作人本身是喜愛的,才可以投入,才有發揮。」眼見這些有意嘗試的學生,她也著力給予不同的機會,把他們的作品帶到不同的方放映,如本年初把部份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帶到香港的HKEX,藉此與其他地方的資深人士交流。
有關EXiM 未來的發展,Bianca 認為:「現階段來說,我是集中精神把這些作品和大家分享,再深入的話,我沒有非常明確的計劃。只是在澳門大部分影像創作的推廣都較偏向於敍事性的形式,所以我有一種使命感去推廣實驗影像和錄像藝術,但我沒有一定要達成什麼目標。」她坦言,很難保證澳門的作品數量及創作的持續性,儘管是每年都有來自各地的影像創作人參展,每次的形式都是需按各自的情況和要求去進行,故沒有非常明確的計劃。「如果有天實驗影像的形式可以被普遍接受,我們其實應該再返回作品的本身,如從 research 的階段討論創作,當然屆時討論的已不只是影像藝術,而是整個藝術氛圍的發展。」
在英國修讀藝術(Fine Art),現於澳門從事藝術創作、教育和推廣工作。 對人與環境因素(包括地方、時間等)的相互作用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創作導向。 近年嘗試用作品反思澳門城市的急速發展所引起的問題和探討媒體之間、圖像載 體(畫布)和圖像之間、作品和展場之間的界限。作品通過不同媒體、物料和多元方式演繹。 個人作品集:http://biancaleisiochong.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