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著陸雀仔園
圖:李銳奮
牛房倉庫自 2003 年開始舉辦社區藝術計劃,因空間位於北區,貼近澳門居民的生活圈,從前北區是澳門新移民的聚居地,透過藝術介入社區,把藝術推廣到更多層面。
由 2003 年到2009 年牛房倉庫都在北區進行社區計劃,2010 年開始移到一些有澳門特色的區域:尋找寶藏――十月初五街系列,走在內港――十月初五街康公廟前地至麻子街土地廟,以及今年舉辦的雀仔園區,這些還保留澳門舊區面貌,具有澳門人情味的區域,我們以講座、導覽、視覺以及表演等藝術注入社區,同時帶出保育及關注舊區的問題,面對迅速發展的澳門,一幢幢的舊建築被拆掉,海岸線每年都在延長,藉著藝術為社區帶點生活氣息,作品一點一滴地累積,出現在街道、商舖或小巷轉角間等待我們去發現。
文/李綺琪
雀仔園一直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成長的記憶隨著時間總會變得模糊甚至漸漸淡忘。老舊的街角總覺得似曾相識,熟悉的面孔卻又似乎很陌生。如果不是這次的社區藝術活動,可能我對這個成長的地方印象將慢慢消失。「藝術著陸雀仔園」是一個讓我再次認識雀仔園的機會。
將近一年的醞釀到實行,「藝術著陸雀仔園」終於完整地呈現。截至(12 月 1 日),最後兩場演出亦圓滿結束。活動開始時,總有些擔心,擔心居民是否會接受一個空降的藝術活動,擔心區內是否有容納十多件作品的空間,也擔心藝術家們能否適應與街坊互動。畢竟在社區辦藝術活動與在展覽空間內辦展覽的差別很大。除了硬件及行政上的配套,更難捉摸的是受眾。每天進進出出雀仔園,以不同方式與街坊溝通,介紹活動。不知不覺間又與區內的人和物熟悉起來。也感受到街坊的一份支持,心便安穩了點。
圖:李銳奮
雀仔園的而且確跟雀仔一樣,充滿朝氣,熱熱鬧鬧,𨂃𨂃跳跳。是一個十分有生命力的社區。雀仔園出名的除了街市,石梯和土地誕就是美食。每到中午時分食肆都擠擁得水洩不通。
經過一段日子,街坊亦開始熟悉了藝術家,大家就像老朋友一樣閒聊打招呼。這種感覺我相信是推行社區藝術其中一項最大的得著。此外,當我每次站在土地廟前等候都看到不同年齡性別的居民進去上香。聽說澳門也有很多土地廟,但香火如此鼎盛的卻不多。星期天會看到年輕父母帶著小孩去上香。久而久之,我發覺原來宗教儀式也不是只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每天路過的人,只不過像看到朋友一樣去跟土地公公婆婆打招呼。雀仔園還有一個特色是大部份人都很愛貓,街坊對每一隻貓都叫得出名字。談論牠們就像談論一個朋友一樣。貓咪在雀仔園除了捉老鼠外,更是大家的朋友。開幕後的三天,一隻大家都很疼愛的貓咪「無名仔」被虐殺致死,所以這篇文章就送給這隻人見人愛的雀仔園貓咪,作為一個紀念。
很特別的燒炮杖開幕禮
藝術要進入社區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藝術於社會大眾來說本身就隔了一層紗甚至一道牆,雖然說歐美推行社區藝術已有數十年經驗,但藝術是否靠策展人及藝術家的努力推廣就能真正「介入」生活?經過這次活動,對於我來說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說這個議題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走進社區,藝術家感受到街坊鄰里的人情味和對區內文化歷史的認同。
李綺琪 Gigi Lee 創作包括繪畫、裝置、多媒體、聲音及音樂等。 曾於澳門、台灣及中國舉辦多個個人展覽。參與亞洲及歐洲各地展出,包括中國、台灣、法國、意大利、德國及葡萄牙等。作品大部份具有實驗性並與科學、人道與環境有關。近年起參與音樂及多媒體演出創作。喜歡一切有創意和新奇有趣的事物。特別喜愛貓科動物和北極熊。 策劃展覽包括: 2013「跨域-澳門台灣藝術交流展」、「藝術著陸雀仔園」、「不同步區域 / 異邦」-「亞洲獨立藝術空間連線」2012「你是我夢想的實現」黃小鵬駐場創作計劃、2011「相似與差異-廣州澳門當代藝術交流展」、2009年「烏托邦 – 新世代的詮釋」, 2008年「回歸十周年前藝術聯展」、2007年「4 in One 當代藝術聯展」、「意象.莫測」、音樂專案「Sounds Free & Free!」以及澳門和台灣「時空流國際當代藝術交流展」。
作品:有班雀仔變咗豬
袁志偉
羅憲新街,雀仔園街市是我對雀仔園社區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假如要在這個 社區發生一些事,我覺得來講個故事最適合。
(自以為 Mode)原本以為平時聽了那麼多故事,看了那麼多電影,以為對寫 故事會有幫助。
可是到了動筆時,發現非常有難度。比畫一百張插畫更加困難。有時候,會 擔心故事老土;有時候,又擔心故事無聊。總之,創作過程就好像叫你跑 一百層樓梯一樣痛苦。
雖然不是很有梗,雖然不是很厲害。不過,我總算把它生出來了,而且兩場 講故事活動也順利完成。所以真的謝謝來聽故事的每一位。 (袁志偉 自序)
作品:雀仔園
李銳奮
晨㬢,在暗淡的餘燈下,也在寂寞的街上,雀仔園裡人和物都在靜靜地享受著鬧市中難得的𣊬間,我記錄下來,也拍下這城市裡還未消失的片斷,如此而已。
郝元春與李銳奮的作品放在髮型店內
范世康――茶餐廳的雀仔園
作品:孵.翼
蔣幀耘
「老闆,一份芝士蛋治。」「唔該,辣魚公加太陽蛋」對於最近吃了幾顆蛋、今天又該吃蛋總是花幾秒鐘想一想。不論是顧及膽固醇的多寡,還是獨特的香味口感,生活裡加顆蛋似乎是一件特別的事。
「孵.翼」是一次別具心裁的藝術行動,觀者可以理性思索蛋的象徵意涵,也可以感性創造人和蛋之間的趣味遊戲,激發來往人群的驚喜和疑問。總之,生活和藝術都存在於一顆蛋裡面了。
作品:不知者無懼 郭倩齊
在以往的作品《經脈》系列中,我收到不少觀眾的回應,說他們非常害怕那些用於中醫的屍體圖像。每當有這種回應,我就想起“無知者無懼”這句話。記得當自己還是小孩,幼稚非常,死亡是那麼遙遠。你在危險的地方周圍亂跑,覺得死亡這回事並不存在。但事實是,即使作為一個孩子,亦可能會遇上不幸,第二天就不在世上了。他們快樂天真地玩耍是因為不懂何為死亡。
我在此作品中只是提出一個關於我們存活的主題,沒有甚麼要為之悲傷或快樂,只是思考一下。也許我們應該珍惜當存活時的每個人、每一天。沒有人知道未來。
作品:藝術游擊 郭倩齊
以藝術游擊(Guerrilla Art)﹣讓創作和觀看藝術不再局限於藝術家自己的 工作室和畫廊、和德國藝術家博伊斯 (Joseph Beuys) 「人人都是藝術家」的 理念為靈感來源,本系列作品包括藝術家在雀仔園駐場創作時,在街上即興和街坊互動的共同創作成果、和藝術家為互動,活動自己創作的材料研究繪畫。
展現形式為冊頁(可拉長的手風琴書),可以像書一樣頁頁翻,也可以拉長縱覽全畫卷。中午吃飯路過的小學生、害羞的初中生、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來澳遊玩的旅客、網絡上應邀而來的有心人等等,每次參與互動創作的群眾不一,各冊頁的風格也自成一家。
互動創作借畫畫為途徑,和街坊看客發生對話,挑戰「我不是藝術家我不會畫」這幾天設定的概念和自我約束;也藉此了解在雀仔園的街坊都在想些什麼,因為這是相片無法拍出來的。意外發現有人坦白說「除了錢什麼也想不出畫不出」,大家都很愛充滿正能量的彩虹、笑臉、花世界、藍天白雲、奇怪動物、隨心塗鴉等等:
魔術開始瞬間,竟無所恐懼,旁若無人只因這成了場無主角的戲畫面是什麼已不重要,畫布沿石階無限伸展延。時間因你而止,無形流動的能量,被戲之無底洞抽空
作品:雀仔園與無名貓
施援程
由街市延伸出去的雀仔園區,是密集式舊唐樓組成的社區,因為處於澳門半島的中心地帶,建築群緊密及街道陝窄,難以再發展,這反而成就了這區為澳門保留了特色,進入雀仔園區像回到八十年代的澳門,横巷的小房子,涼晒在外的衣服,街角的小貓,鄰里間的溫情。 在對著水坑尾空置圍板貼上貓咪與社區的生活,把趕著上班、上學及購物的人吸引過來,貓本來是隱藏於城市中,發現貓總會發現有趣的事情,轉角上遇上貓,不妨入來看一看,繁忙小城中隱沒的風貌。
作品:Interchange.交流
Aquino da Silva
以分拆卻相依的一扇木門,代表當天急步進出的一方,今天應該選擇止步下來,平息而坐,以眼神、語言與人交流傾談。相坐以禮、互訴為貴。
藝術著陸雀仔園
策展人 李綺琪
助理策展人 李鈺君
參與藝術家 李銳奮 呂澤強 李綺琪 蔣禎耘 范世康 袁志偉 郭倩齊 施援程 黄榮臻 廖杰敏 郝元春 Aquino da Silva Muse-um
工作坊導師 伍嘉欣 黄慧儀 李鈺良 李維家
展期: 2013 年 11 月 2 日 ~12 月 31 日
參考網頁: http://www.facebook.com/ birdparadiseart/
在褔德祠旁上的手作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