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築室謀藝:藝術與空間的聯想

文、圖:編輯部 究竟藝術之於空間是什麼?藝術家對空間又是怎樣理解和如何需要呢?日常公共領域裡,公共空間足夠嗎?藝術家自己的創作空間可以公開嗎?今期牛雜讓我們來探討一下藝術/藝術家/公眾與公共空間的關係。小編探訪過幾位本地藝術家,參觀他們的工作室,看看各位藝術家是如何利用空間;而小編也走訪了珠海北山藝術村,窺視這個近年頗具聲名的藝術村如何運作;牛雜更邀得澳門建築達人呂澤強和資深文化工作者李展鵬撰文,以專業角度分析現今澳門的空間議題。同時,讓我們一 起回顧「連勝街2G」的文藝風光。

澳門藝術家工作室介紹

黎小傑

出生於澳門,自小隨何光逮老師習畫。2006年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攻讀碩士學位,自一九九八年起,作品多次入選全澳書畫聯展及視覺藝術聯展,並於二○○四年入選中國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多年來所獲獎項包括「第十二屆澳門藝術節」澳門風采水彩畫展新秀奬及「第二十三屆全澳書畫聯展」西畫組最佳創作獎。黎小傑的創作生活十分規律,差不多每天就到工作室,早上開始創作,直至傍晚。他的工作室位於媽閣附近,雖然靠近世遺景點,每天都有上百萬人次在那區活動,但小傑的工作室卻自成一國,完全遠離人潮。房屋面對海岸,擁有充足的天然光線,讓小傑能在自然的採光中進行繪畫。自從北京畢業回澳後,便開始使用這家工作室,已經三年多了;雖然租金還算相宜,但小傑還是要靠教學來營運自己的工作室。黎小傑說:「(工作室)讓我能安靜下來,然後開始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安定的空間,是沒辦法繪畫的;這裡比工廈空間更加獨立,因為如果人多起來,就是忙著串門。我需要安靜讓我非常集中,若不停有人上門,就沒辦法專注工作。」

黃家龍 Wong Ka Long

1996年進入廣州美術學院,主修雕塑專業,2000年攻讀研究生期間,專注雕塑表面效果的藝術性,多次停留中國西部研究古代雕塑。並參與多位雕塑教授的雕塑工程。在門前堆滿了木頭和其他奇異的物料,一看便知是雕塑藝術家的工作室;走進家龍的創作重地,撲鼻而來的工業物料氣味和散亂的物件,證明了這間工作室是沒有間斷的運作。家龍打趣的說,在這幢工廈出入多年,常常被誤為運輸工人,連他自己都覺得,創作生活就是不斷和一堆堆的工業物料、木頭、陶土周旋,但以工廈為創作基地還是十分合適,因為空間夠他做大動作的技術。黃家龍說:「突然間想到的意念,可以立刻在工作室裡拼發,所有的靈感都可以在這裡轉化成實物,而且我百分之八十的創作都是源自於此。」

李舜如 Alice Lee

早年於美國休斯頓大學學習視覺藝術及雕塑,其後回澳學習和教授陶藝,零六年開辦陶藝工作室,教授陶藝及首飾,曾多次參加本地及外地藝術展覽。

走進聆靜安逸的雀仔園,在一個下梯路旁的轉角處,有一家很低調的陶藝工作室,李舜如(Alice)在這裡安寧地把雙手融入陶土中,揣摩出她獨特的模型世界,彷彿像柏拉圖的想像一樣。Alice家住路環,但她十分享受每天從離島來到澳門的路程,可以看得多,從生活的觀察中激發創作。雖說Alice的工作室並不大,但在雀仔園這種安逸的街區裡創作,給她莫大的安靜和舒緩的心境。李舜如說:「這個空間意義很重大,沒有它可能很多創作都做不到,澳門環境地少人多,找大的地方做陶藝不容易;陶藝創作需要較大空間,例如你做大型雕塑時,你需要有一定距離來觀察它,太小就不能發揮,所以藝術工作室是很重要。」

李綺琪 GiGi Lee

澳門藝術家及策展人。個人展覽包括2010年“ 秘密花園 ” ,2009年 “ 天空下的烏托邦 ” ,“ 巴別 : 存在與消失 ” 以及 “ 關於時間 – 李綺琪作品展 ” 。 作品 “ 永恆隧道”於2009年第五十三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澳門館展出。創作包括繪畫、裝置及多媒體。

李綺琪 (GIGI) 的工作室,其實是她的住所,GIGI可謂正宗的SOHO人士 (Small office/home office) ;她一向喜歡以多媒介創作,所以工作室放滿了各種媒介的 創作工具,如畫架、顏料、攝錄機、腳架、電腦、畫紙、畫布、參考書等等,應有盡有,但GIGI也很會處理空間,把各種工具放置得井然有序,而且她還利用了層架,善用上升空間。哎!還有她的四隻貓寶貝,在生活和創作中,是GIGI的好夥伴。綺琪說:「這個工作室跟生活本身,只有一道門之隔。分開來是可以令自己工作時更集中,但同時我又很想賴在家中,所以這樣其實很方便,不用時常出外,於是可以方便照顧貓們。當然,不是因為貓才留在家工作,而是不見得每天走來走去,可以更投入工作。雖然兩個空間在一起,但其實是兩個東西,卻同時互有關係。有時候,我在家裡教鋼琴和繪畫,所以省了很多出行的時間,效率高於在外面另租地方。」

方惠萍

現任資訊科技及創意專業的導師。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院,取得平面設計學士學位,及視覺藝術教育專業大專文憑,及後於廣州美術學院深造,獲得美術學碩士學位(銅版畫專業)。2000年開始教學,主要任教藝術及平面設計範疇的課程,曾任教藝術及設計史、繪畫、插畫設計及材料表現等科目。

「我經常思考創作與自身的關係,這幾年開始對藝術創作堅定下來,如果不做的話, 有種要死的感覺,一定要保持創作的狀態;所以有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無論租抑或買,可以讓自己覺得安心創作的地方是很重要的。在這裡可以提供靈感,可以讓自己放膽,毫無拘束來進行創作。對藝術家來說是很重要的。」

呂澤強 André Lui

1971年於澳門出生,於葡萄牙里斯本修讀建築,畢業後曾於葡萄牙、法國及澳門工作。其後於法國巴黎夏約高等建築設計研究中心修讀並獲取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 的專業資格。呂澤強對各種視覺藝術活動亦感興趣,曾多次參與個人及集體藝術展 覽。2007年他與弟弟呂澤康創作的裝置藝術作品“澳門Gondola"曾於威尼斯國際藝 術雙年展的澳門展館中展出。近年,受文化局委託,曾設計哪吒廟展示館。

從工作室的陽台外望,下面是人來人往的雀仔園街市,四周都是尋常人家的居住空 間,可謂「旺中帶靜」的區段。甫見面時,他十分雀躍的告訴我,此區屬於以前城牆 內的範圍,他隨手往外指點,在藍天底下標記出那已遠遠消逝的城牆的所在位置。他 是一位建築達人,一幅巴黎地圖掛在他背後,那個令他念念不忘的城市,如今每天陪著他創作。呂澤強在這斗室大的工作間工作已差不多一年,但他所想像的空間比任何人都開闊。呂澤強說:「藝術家所需要的空間,是能讓人安靜思考的地方。我覺得這裡雖然小,但光線充足。」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