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視野》—可惜了真人實事的素材

文/ 薛西 (台灣每週看戲俱樂部編輯、第十二屆澳門城市藝穗「駐節藝評人」)

觀賞場次:2011‧11‧24‧2100

團體:宏域創意藝術中心(香港)

演出地點:牛房倉庫

表演劇團:宏域創意製作中心

改編真人實事的《視野》,主角威廉(亦為此作的兩位演員之一)失明前/後的黑社會/身心障礙人士身分,因而衍生出的生命故事,是這一部作品的切入點。

進場時,觀眾必須閉上眼睛,一次四至五人,後者把左手搭上前者的肩(一如明眼人引著盲人的姿態),由演出者引導入內,坐下。這是一次難得的體驗經驗,遺憾也是《視野》的唯一亮點。

視野的演員/ 人仔叔叔

根據場刊,這次演出希望「演出時候將在全黑的環境中進行。演員在身手不見五指的環境演戲;觀眾也在漆黑中"觀看",感受黑暗」。立意是良好的,但尷尬之一也就是,演出的一小時之間,演員是會開燈的(為了讀信的戲劇動作) ,這讓他們解消了自己建立的概念;之二,絕大部分的台詞都沒有轉化為劇本的修辭,聽起來像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雖然我只聽懂約四五成內容,但從語句的開頭與結尾,是聽得出修辭的),屬於流水帳的修辭而非散文或獨白式的修辭, 因而讓人聽得疲乏。

通過劇場讓身心障礙人士有機會表達自己, 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例如香港展能藝術會或香港社區文化發展中心一直以來所累積的都累積的那些經驗與能量),而且威廉從黑社會一夕之間變成盲人的人生,讓故事的可能充滿辨證與警世意味,是可以非常有著力點的。可惜的是,改編真人實事並不等於可以直接交換劇場的真實, 一副文本要從劇場之外成功過渡到劇場內裡,中間涉及許多格式的轉檔,敘事技巧的磨難等,絕非一蹴可及,隨心所欲。

最後,依然希望此後還有機會見到陳衍弘( 威廉)在劇場裡演出,不是為了同情或某種奇觀的因素,而是因為相信劇場的確可以豐盈我們的生命,以及讓演出者擁有既私密且公共的時空, 與人相遇。

承蒙作者允許轉載, 原文錄自:www.mjkc.tw

牛雜工作團隊

施援程
​Cora Si

編輯,撰稿人

因為不善辭令,不愛群體活動,所以自少交筆友及寫BLOG,然後寫攝影及藝術文章,沒有正式學藝術,但辦過幾次個展,成為策展人及牛雜編輯,平日在家工作,最好的友伴是貓及狗,認為未來是未知,有很多可能性。

楊冠瑩
Summer Ieong

撰稿人

在攝影、錄像、繪畫及裝置等領域浮遊。以寫字作為反芻。 夢想的生活是冬暖夏涼、吃飽喝足、夜夜好眠、多元成家。

郝元春
Yolanda Kog

撰稿人

藝術工作者,鏟屎官,長期神游患者一枚。

李卓媚
Lego Lei

撰稿人

鄭志偉
Ck Cheang

平面設計

全職笨蛋,兼職在 SomethingMoon 做平面設計,參與很多重要但不顯眼項目。有時是思崎井寫寫字。

周寶玲
Pauline Chao​​

​行政

劉嘉欣
Amber Lao

行政

其實那一步不太難、不太遠、不太高,倘若你願意。

bottom of page